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103专题 洋陆构造转化 |
(召集人:张锦昌 徐 曦 邓阳凡 张运迎 黄彦铭 李海勇) |
会议时间:10月21日 会议地点:第32会议室(海峡大剧院三层323) |
主持人:张锦昌 徐曦 邓阳凡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0 | *1 | 中亚造山带不规则古大陆边缘捕获古亚洲洋洋壳 | 匡星涛 |
08:50-09:10 | 2 | 准噶尔洋内弧岩浆演化及地壳成熟化过程 | 张运迎 |
09:10-09:25 | 3 | 青藏高原东南缘活动构造体系特征及深部孕震机制:来自重磁异常的启示 | 赵斐宇 |
09:25-09:40 | 4 | 远震接收函数揭示雷琼火山区岩石圈精细结构 | 张 周 |
09:40-09:55 | ◎5 |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壳精细结构及其构造稳定性 | 尹伟亮 |
09:55-10:10 | ◎6 | 南华纪-震旦纪塔里木东部成盆动力学数值模拟 | 庞艳超 |
10:10-10:20 | | 休息 | |
10:20-10:40 | *7 | 巴西东南缘被动大陆边缘构造、地壳结构与张裂期岩浆活动 | 高金尉 |
10:40-10:55 | 8 | 北冰洋欧亚海盆V型的海底扩张传播 | 凌子龙 |
10:55-11:15 | 9 | 海山/海底高原俯冲对岩石圈挠曲的三维影响研究 | 张江阳 |
11:15-11:30 | 10 | Influence of serpentinized mantle thickness and serpentinization degree on subduction dynamics: Insights from the Mariana Trench | 李付成 |
11:30-11:45 | ◎11 | 双岩性地幔柱在上升熔融过程中的密度和粘度变化:对软流圈性质的启示 | 邵 佳 |
11:45-12:00 | ◎12 | Plume-Ridge-Transform interaction at ultra-slow spreading Mohns Ridge | 张一诺 |
主持人:张运迎 黄彦铭 李海勇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50 | *13 | 新疆塔城洋底高原及其对中亚造山带西部地壳结构的影响 | 张继恩 |
13:50-14:05 | 14 | 华南板块东部岩石圈地幔演化过程:对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反复前进-后撤的响应 | 苗秀全 |
14:05-14:25 | 15 | 东北印度洋85°E海脊成因机制--先存构造影响下单一热点岩浆喷发 | 尚鲁宁 |
14:25-14:40 | ◎16 | 中西太平洋麦哲伦海隆磁异常特征研究 | 范琳琳 |
14:40-14:55 | ◎17 | 冰岛洋底高原的磁异常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 郭 鑫 |
14:55-15:10 | ◎18 | 洋底高原向大陆盆地转化-人工智能识别磁条带 | 刘定洲 |
第103专题 洋陆构造转化 |
张贴报告 |
时间:10月21日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85 | 洋陆构造转化:大陆盆地基底是否由洋底高原演化而来? | 张锦昌 |
186 | 洋陆过渡带走滑断层地震特征研究:以努特卡断裂带为例 | 周鹏程 |
◎187 | 莫克兰俯冲带大逆冲断裂强度对同震破裂的控制 | 徐浩波 |
◎188 | 巴西桑托斯盆地深水区盐下断裂三维构造解析和形成演化 | 周润民 |
◎189 | 南海洋中脊跳跃的数值模拟研究 | 银星朗 |
◎190 | 东非海域Davie断裂带北段洋陆边界划分 | 周媛媛 |
◎191 | 海陆交界带构造演化:从陆地到海洋的构造转换机制研究 | 林法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