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联合专题四 地质时期全球板块重建及地球动力学过程 |
(召集人:李正祥 张国良 张 健 李海鹏 刘 曦 曹现志) |
会议时间:10月19日 会议地点:第32会议室(海峡大剧院三层323) |
主持人:张健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5 | *1 | A new global full-plate model for the Phanerozoic | 刘也博 |
08:55-09:10 | 2 | An evolving Earth and its dynamics: From cratonic amalgamation to the age of supercontinent cycle | 李正祥 |
09:10-09:25 | 3 | 地球中年期大火成岩省和大规模黑色页岩沉积:对古大陆重建与地层断代的意义 | 张拴宏 |
09:25-09:40 | 4 | 华北和澳大利亚元古宙中期相对位置关系的综合论证 | 王 冲 |
09:40-09:55 | 5 | The Redox and Thermal Stat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Mantle | 张方毅 |
09:55-10:10 | 6 | 洋中脊岩浆过程及其与地幔柱相互作用 | 张国良 |
10:10-10:20 | | 休 息 | |
主持人:李海鹏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0:20-10:45 | *7 | Large scale mantle heterogeneity: A legacy of plate tectonic supercycles | Luc S. Doucet |
10:45-11:00 | 8 | 深时地球化学的数据驱动型研究 | 张 舟 |
11:00-11:15 | 9 | 赤道西太平洋超亏损地幔熔体:分布、来源及对地幔不均一性的指示 | 徐 丰 |
11:15-11:30 | ◎10 | 基于机器学习定量恢复古俯冲带参数 | 栾志康 |
11:30-11:55 | *11 | 金伯利岩与硅不饱和玄武质熔体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 刘金高 |
主持人:刘曦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55 | *13 | Slabs, plumes and big mantle wedges: New insight from multiscale global tomography | 赵大鹏 |
13:55-14:10 | ◎14 | 机器学习恢复太古宙TTG片麻岩的形成压力 | 芦登岗 |
14:10-14:25 | 15 | 深部地幔高密度超低速带在低剪切波速省边缘的演化过程 | 刘 曦 |
14:25-14:40 | ◎16 | 地幔冷却和大陆生长控制着板块构造的开始和结束 | 王亮亮 |
14:40-15:05 | *17 | Geodynamic models with data assimilation reveal new insights in the evolution of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 刘丽军 |
联合专题四 地质时期全球板块重建及地球动力学过程 |
张贴报告 |
时间:10月19日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32 | 新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向长白山火山区下俯冲的影响因素 | 朱 涛 |
33 | 浅表板块与深部LLSVP的协同演化 | 曹现志 |
34 | 全球板块运动学重建模型:回顾与进展 | 周在征 |
35 | 火山通道识别及其喷发机理探索-以高精度三维地震为约束 | 杨江峰 |
◎36 | 新生代板块旋转记录印度-欧亚碰撞过程 | 吴啸岳 |
37 | Polyphase deformation of Central Limpopo Belt: Deciphering a complex Neoarchean-Paleoproterozoic collision between Kaapvaal and Zimbabwe Cratons | 张 健 |
38 | Web GPlates:新时代的古地理重建研究平台 | 程 汉 |
39 | Global Mantle Domain Mapping Step One: The Construction of an Oceanic Igneous Sample Database | Chutian Shu(舒楚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