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89专题 地热学理论、方法及应用 |
(召集人:杨小秋 左银辉 朱传庆 姜光政 龚宇烈 孔彦龙) |
会议时间:10月19日 会议地点:第1会议室(会展中心二层201) |
主持人:杨小秋 姜光政 孔彦龙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5 | *1 | 华东南放射性成因地热资源研究进展 | 孙占学 |
08:55-09:10 | 2 |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岩石圈热结构及其对深部岩浆房的约束 | 姜光政 |
09:10-09:25 | 3 | 中国大地热流数据汇编及其构造意义 | 王一波 |
09:25-09:40 | ◎4 | 江西省龙南地区地热田热源研究 | 徐荣华 |
09:40-09:55 | ◎5 | “埕岛-垦东”构造带烃源岩埋藏史、热演化史模拟 | 谢 芳 |
09:55-10:10 | ◎6 | 青藏高原谷露地热系统电性结构及其稀有金属元素富集机制 | 沈 阅 |
10:10-10:20 | | 休息 | |
10:20-10:45 | *7 | 热测应力:挑战与机遇 | 陈顺云 |
10:45-11:00 | ◎8 | 岩石应力热效应的最新实验进展 | 刘文芳 |
11:00-11:15 | 9 | 基于温度观测获取流体运移特征及其在地震流体研究中的应用 | 刘琼颖 |
11:15-11:30 | 10 | 松辽盆地的“热”-“震”岩石圈厚度差异揭示出岩石圈热状态的不稳定 | 陈超强 |
11:30-11:45 | 11 | 粤港澳大湾区现今地壳绝对应力场及其对地热资源开发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的启示 | 李献瑞 |
11:45-12:00 | ◎12 | 断控温泉形成的控制作用:来自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的研究 | 张浩竹 |
主持人:左银辉 朱传庆 龚宇烈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55 | *13 | 南海西南部西巴拉姆线西侧地块热流分布特征:马来-彭屿盆地热异常分析 | 施小斌 |
13:55-14:10 | 14 | 南海热流分布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 许鹤华 |
14:10-14:25 | 15 | 南黄海岩石圈热结构及其构造意义 | 郭兴伟 |
14:25-14:40 | 16 | 一类多层介质稳态热传导边界反演问题的神经网络方法 | 刘唐伟 |
14:40-14:55 | ◎17 | 华南珠江三角洲的地壳结构和深层地热 | 廖珂琰 |
14:55-15:10 | ◎18 | 基于磁异常的居里点深度反演南黄海热流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徐 波 |
15:10-15:20 | | 休息 | |
15:20-15:45 | *19 | 银额盆地“热”岩石圈演化及动力学机制研究 | 左银辉 |
15:45-16:00 | 20 | 城镇复杂条件下地热精细探测方法及其应用 | 田宝卿 |
16:00-16:15 | 21 | 基于深部含水层储能的地热供暖技术研究 | 张媛媛 |
16:15-16:30 | ◎22 | 桑托斯盆地早白垩世至今构造-热历史研究 | 张佳珍 |
16:30-16:45 | ◎23 |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晚古生代构造-热历史研究 | 姚懿娱 |
第89专题 地热学理论、方法及应用 |
张贴报告 |
时间:10月19日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213 | 基于多种地球物理数据的华北克拉通热流分布预测 | 朱传庆 |
*214 | 同震温度响应机制 | 杨小秋 |
◎215 | 钻井测温数据校正方法研究 | 宗思翰 |
◎216 | 濮阳地区晚古生代至今构造-热历史研究 | 曾健丞 |
◎217 | 四川盆地栖霞-茅口组热储特征与地热资源评价 | 孙义高 |
◎218 | Influence of Hydrothermal System on Oceanic Crustal Thickness During the Expansion Period of the South China Sea: Numerical Modeling | Huihui Zhang |
◎219 | 库车前陆盆地的热流与深部温度分布特征 | 吴 迪 |
◎220 | 海南地幔柱与地热资源潜力 | 郭兰泳 |
◎221 | 东海热流与热结构 | 段安康 |
◎222 | 基于多重组合智能方法的岩性识别技术在地热研究中的应用 | 孙元瑾 |
◎223 |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地体岩石导热温度效应与各向异性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王亚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