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92专题 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变化和风化剥蚀 |
(召集人:杨一博 孙继敏 金章东 徐 胜 杨守业 颜茂都 李高军 方小敏) |
会议时间:10月19日 会议地点:第33会议室(海峡大剧院三层321) |
主持人:杨一博 李高军 徐胜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5 | *1 | 大陆风化、黏土矿物形成与古海洋氧化还原变化 | 魏广祎 |
08:55-09:10 | ◎2 | 基于现代过程校正协调东亚沉积物地球化学和环境磁学记录不一致的趋势 | 邢 力 |
09:10-09:25 | ◎3 | 基于河流沉积碳酸盐组成示踪轨道尺度粉尘演化 | 严忠义 |
09:25-09:40 | 4 | 渐新世青藏高原隆升调节轨道旋回对亚洲气候影响的模拟研究 | 张 健 |
09:40-09:55 | 5 | 复杂沉积体系下粘土矿物单矿物、组合及化学成分在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 | 叶程程 |
09:55-10:10 | ◎6 | 青藏高原班戈错碳酸盐型盐湖硼和锂同位素示踪研究 | 周江迪 |
10:10-10:20 | | 休 息 | |
10:20-10:45 | *7 | 次生碳酸盐铀同位素(234U/238U)示踪风化剥蚀过程:原理和应用 | 李 涛 |
10:45-11:00 | 8 | 青藏高原东缘小流域沉积物停留时间的铀同位素限定 | 李 乐 |
11:00-11:15 | 9 | 冰川风化的(234U/238U)特征及其对海水(234U/238U)记录的影响 | 李来峰 |
11:15-11:30 | ◎10 | 隆升剥蚀对海水稳定W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来自青藏高原东缘启示 | 刘孟南 |
11:30-11:45 | ◎11 | 黄土高原的现代风化过程 | 柴宁磐 |
11:45-12:00 | ◎12 | 可渡河流域化学风化特征及其碳汇效应 | 张晓容 |
主持人:颜茂都 方小敏 孙继敏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55 | *13 | Carbonate U-Pb Ages Constrain Paleocene Motion Along the AltynTagh Fault in Response to the India-Asia Collision | 程 丰 |
13:55-14:10 | 14 | 低温热年代记录祁连山新生代两期次构造变形 | 何鹏举 |
14:10-14:25 | ◎15 | 数据驱动的全球高分辨率剥蚀速率模型 | 赵佳曦 |
14:25-14:40 | 16 | 晚始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隆升的动力学模型对比 | 赵 谦 |
14:40-14:55 | ◎17 | 三氧同位素揭示成矿流体来源——以甲玛矿床为例 | 黄 帅 |
14:55-15:10 | ◎18 | 地球化学特征揭示的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的隆升历史 | 严新婷 |
15:10-15:20 | | 休 息 | |
15:20-15:45 | *19 | 华南主要大河新生代演化:南海北缘沉积学记录的制约 | 张增杰 |
15:45-16:00 | 20 | 变质岩剥露风化调控青藏高原水体Sr同位素演化 | 刘玉东 |
16:00-16:15 | 21 | 青藏高原东南缘始新世沉积地层及其多指标记录的41 Ma区域古环境转变 | 申苗苗 |
16:15-16:30 | 22 | 中布容气候转型及其对古人类演化的影响 | 敖 红 |
16:30-16:45 | ◎23 | 青藏高原东南部雅拉山区近200年来气候演化及硅藻的初步证据 | 方子琪 |
16:45-17:00 | 24 | 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车布里-A剖面记录的东亚古气候演化 | 苏 柏 |
第92专题 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变化和风化剥蚀 |
张贴报告 |
时间:10月19日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224 | 粉尘的风化度效应——陆地碳汇增强的新机制 | 杨一博 |
◎225 | 气候变化驱动新生代风化强度演化:来自渭河盆地的证据 | 张瀚之 |
◎226 | 青藏高原东北缘晚中生代构造演化 | 于文豪 |
227 | 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与地球轨道偏心率 | 侯振宇 |
◎228 | 青藏高原北部哈勒腾盆地沉积物记录的中新世气候适宜期 | 方信楠 |
229 | 青藏高原东北缘酒泉盆地旋回地层解译中新世区域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 | 姚 旭 |
◎230 | 多指标揭示的柴达木盆地封闭时代 | 唐应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