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94专题 青藏高原东缘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研究进展 |
(召集人:王绪本 李秋生 卢占武 金胜 高原 陈小斌 余年) |
会议时间:10月21日 会议地点:第7会议室(会展中心二层204) |
主持人:王绪本 高原 陈小斌 余年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5 | *1 | 中地壳S波低速层与上地幔S波低速层及其构造意义 | 陈晓非 |
08:55-09:20 | *2 | 青藏高原东南缘多尺度结构、变形和动力学过程研究 | 姚华建 |
09:20-09:35 | 3 | 高分辨地震成像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变形和状态 | 李秋生 |
09:35-09:50 | 4 | 川滇块体南部断裂交汇区微震识别与上地壳各向异性 | 李 莹 |
09:50-10:05 | ◎5 | 结合数值模拟分析芦山地震前驱地震电磁信号产生机理 | 黄兴兴 |
10:05-10:20 | ◎6 | 重震时移成像揭示鲁甸地震前后地壳物性结构时变特征 | 陈 阳 |
10:20-10:30 | | 休息 | |
10:30-10:55 | *7 | “大地幔楔”深部结构与动力学 | 雷建设 |
10:55-11:20 | *8 | 震前电阻率变化与区域应力场关系研究 | 汤 吉 |
11:20-11:35 | 9 | 速度-电阻率成像联合揭示川南泸县地震区浅层地壳特征 | 李天阳 |
11:35-11:50 | 10 | 青藏高原东北缘龙首山断裂东向延伸展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祝多文 |
11:50-12:05 | ◎11 | 基于全波形背景噪声伴随方法的青藏高原东南缘三江侧向碰撞带三维速度结构初步研究 | 杨逸文 |
12:05-12:20 | ◎12 |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变形机制:来自宽频带Pg波衰减成像的启示 | 李若婕 |
主持人:李秋生 金胜 卢占武 余年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4:00-14:25 | *13 | 西藏中部伦坡拉地壳电性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 薛 帅 |
14:25-14:40 | 14 | 青藏高原东南缘哀牢山成矿带大坪金矿深部多尺度电性结构及成矿背景研究 | 王天琪 |
14:40-14:55 | 15 | 华南右江盆地岩石圈地幔厚度和含水量分布:来自大地电磁观测的约束 | 杨 振 |
14:55-15:05 | 16 | 西秦岭地壳构造变形与成分研究及其对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启示 | 李蕙琳 |
15:05-15:20 | ◎17 |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海岸效应:基于磁暴脉冲的观测结果 | 章 鑫 |
15:25-15:35 | | 休息 | |
15:35-16:00 | *18 | Three-dimensional upper crustal electrical structure and deformation in the south segment of Red River Fault (Dazhai village) | 张 炯 |
16:00-16:15 | 19 | 基于短周期背景噪声成像的小江断裂带北段上地壳剪切波速度结构 | 陈 司 |
16:15-16:20 | 20 | 一种多模式面波测量的快速双聚束算法 | 吴庆宇 |
16:20-16:35 | ◎21 | 川滇地区现今水平形变状况及其动力学意义 | 韩艺柠 |
16:35-16:50 | ◎22 |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地幔柱-岩石圈相互作用:来自地壳和上地幔热化学反演的证据 | 田 杨 |
第94专题 青藏高原东缘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研究进展 |
张贴报告 |
时间:10月21日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61 | 云南三江金顶矿集区上地壳结构及意义 | 王 冠 |
◎162 | 基于伴随走时成像的青藏高原东南缘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研究 | 张学臻 |
◎163 | 大地电磁测深阵列揭示的松潘-甘孜地体东北缘壳幔变形机制 | 胡玺娅 |
◎164 | 藏南近南北向裂谷的成因讨论:大地电磁测深提供的证据 | 冯学权 |
◎165 | 基于波场梯度法反演青藏高原东北缘三维S波速度和各向异性结构 | 戴艺欣 |
◎166 | 腾冲火山地区地震震源机制分析 | 慕金洋 |
167 | 基于电性结构的川滇地块东界及邻区深部变形模式分析 | 张 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