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 第10专题 地震波传播与成像 |
| (召集人:张振东 刘伊克 杨顶辉 李小凡 符力耘 赵志新 赵泽宇) |
| 会议时间:10月19日 会议地点:第19会议室(B区三层大会议厅D) |
| 主持人:张振东 赵泽宇 刘伊克 杨顶辉 李小凡 符力耘 赵志新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08:30-08:55 | *1 | 基于弱各向异性分解的纯拟P波数值模拟 | 杨 凯 |
| 08:55-09:20 | *2 | 基于耦合方法的撞击诱发地震波场数值模拟 | 高英杰 |
| 09:20-09:35 | 3 | 高精度地震学:间断有限元数值方法研究进展 | 黄建东 |
| 09:35-09:50 | ◎4 | 基于张量旋转的TTI介质弹性波模拟方法 | 张平民 |
| 09:50-10:05 | ◎5 | 优化高阶混合隐显式时空有限差分正演 | 高张永瑞 |
| 10:05-10:20 | ◎6 | 基于弥散黏滞性波动方程的无网格频域有限差分地震波场响应特征分析 | 韩 明 |
| 10:20-10:30 | | 休 息 | |
| 10:30-10:55 | *7 | 融合喷射流机制的Biot孔隙介质时域波动建模与频散特性研究 | 韩 丽 |
| 10:55-11:20 | *8 | VTI介质慢度域程函方程及其高精度快速扫描走时计算方法 | 张建明 |
| 11:20-11:35 | ◎9 | 基于有限差分的极坐标系下隧道中地震波数值模拟 | 杨佳豪 |
| 11:35-11:50 | ◎10 | 基于改进BISQ理论的三维各向异性黏弹性双相介质波场分析 | 肖皓文 |
| 11:50-12:05 | ◎11 | 基于SuperLU_MT的频域地震数值模拟 | 李 浩 |
| 12:05-12:20 | ◎12 | 流-固界面形态自适应的LBM-LSM地震波模拟方法 | 崔津铭 |
| 第10专题 地震波传播与成像 |
| (召集人:张振东 刘伊克 杨顶辉 李小凡 符力耘 赵志新 赵泽宇) |
| 会议时间:10月20日 会议地点:第19会议室(B区三层大会议厅D) |
| 主持人:赵泽宇 张振东 刘伊克 杨顶辉 李小凡 符力耘 赵志新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08:30-08:55 | *1 | 智能面波频散提取与反演 | 蒋一然 |
| 08:55-09:20 | *2 | 井中地震观测系统下的多模态波场转换及其应用 | 宗晶晶 |
| 09:20-09:35 | 3 | 随机稀疏技术在连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 李艳萍 |
| 09:35-09:50 | ◎4 | 一种基于多方法的近震S波分裂自动化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 曹学来 |
| 09:50-10:05 | ◎5 | 改进的顶点位移双曲Radon变换及在绕射波分离中的应用 | 曹治余 |
| 10:05-10:20 | ◎6 | 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的CRS参数搜索研究 | 牛佳晨 |
| 10:20-10:30 | | 休 息 | |
| 10:30-10:55 | *7 | 基于浸入吸收边界的起伏地表黏声介质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 | 陈汉明 |
| 10:55-11:20 | *8 | 基于多方向行波分离的复杂构造弹性逆时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 周熙焱 |
| 11:20-11:35 | *9 | 程函方程伴随状态法走时层析成像方法研究进展 | 张建明 |
| 11:35-11:50 | 10 | 全方位高斯束偏移成像技术与应用 | 王 海 |
| 11:50-12:05 | ◎11 | 基于改进型加权快速凸集投影算法的地震数据重建与噪声压制 | 程高鹏 |
| 12:05-12:20 | ◎12 | 基于Hilbert变换上下行波分离的Q补偿VSP逆时偏移 | 马玉博 |
| 13:30-13:55 | *13 | 点拓展函数反褶积高精度成像及定量分辨率分析 | 杨继东 |
| 13:55-14:20 | *14 | 基于多峰优化方法计算交叉同相轴斜率的快速束偏移方法研究 | 高正辉 |
| 14:20-14:35 | 15 | 基于改进双向补偿成像条件的粘声逆时偏移 | 刘 伟 |
| 14:35-14:50 | 16 | 基于SEM-FDM混合方法的双差伴随成像研究 | 李孟洋 |
| 14:50-15:05 | ◎17 | 高斯束传播矢量计算与绕射波成像 | 潘锡霖 |
| 15:05-15:20 | ◎18 | VTI介质纯qP波正演模拟方法及其在逆时偏移中的应用 | 张书凝 |
| 15:20-15:30 | | 休 息 | |
| 15:30-15:55 | *19 | 基于能通量目标泛函的OBN数据弹性全波形反演成像 | 王腾飞 |
| 15:55-16:20 | *20 | 基于时移VSP与全波形反演的高精度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监测 | 付 欣 |
| 16:20-16:35 | 21 | 基于De Wolf近似的VTI介质广义绕射叠加偏移方法 | 孙华超 |
| 16:35-16:50 | 22 | 基于速度模型神经网络表征的地震成像方法 | 杨少博 |
| 16:50-17:05 | ◎23 | 基于改进AdamW梯度优化算法的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 王紫毅 |
| 17:05-17:20 | ◎24 | 时间分数阶粘滞波动方程的波场精确逆时传播与Q补偿成像 | 徐丽婷 |
| 第10专题 地震波传播与成像 |
| (召集人:张振东 刘伊克 杨顶辉 李小凡 符力耘 赵志新 赵泽宇) |
| 会议时间:10月21日 会议地点:第19会议室(B区三层大会议厅D) |
| 主持人:张振东 赵泽宇 刘伊克 杨顶辉 李小凡 符力耘 赵志新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08:30-08:55 | *1 | 基于数据结构相似性约束的全波形反演方法 | 宋 超 |
| 08:55-09:20 | *2 | 基于标准化流方法的概率波形重构反演算法 | 方志龙 |
| 09:20-09:35 | ◎3 | 基于自动微分的加权瞬时相位反演 | 王梦子 |
| 09:35-09:50 | ◎4 | 基于同步反演策略的衰减介质双参数全波形反演方法研究 | 韩 睿 |
| 09:50-10:05 | ◎5 | 基于OT理论的全波形反演方法研究 | 沈天晶 |
| 10:05-10:20 | ◎6 | 基于台阵噪声自相关的浅部反射体波成像 | 袁志超 |
| 10:20-10:30 | | 休 息 | |
| 10:30-10:55 | *7 | DiffusionInv:基于扩散模型的先验增强贝叶斯全波形反演 | 李媛媛 |
| 10:55-11:20 | *8 | 高精度地震学:地震-岩石物理概率化反演 | 温 瑨 |
| 11:20-11:35 | 9 | 井地联合q建模与成像应用 | 张闪闪 |
| 11:35-11:50 | ◎10 | 高精度地震学:保辛Stereo-modeling格式全波形反演研究 | 张海霞 |
| 11:50-12:05 | ◎11 | AD-GRT深度学习波形反演 | 韦建告 |
| 12:05-12:20 | ◎12 | 断裂破碎带波场响应特征及折射波层析成像研究 | 刘治文 |
| 13:30-13:55 | *13 | 北美全波形成像-下地幔俯冲作用下的克拉通减薄 | 花君临 |
| 13:55-14:20 | *14 | 基于新一代速度模型的川滇地区公共莫霍界面模型 | 刘慧杰 |
| 14:20-14:35 | ◎15 | 改进的基于程函方程的伴随态走时层析成像:方法、验证与应用 | 孟令凯 |
| 14:35-14:50 | ◎16 | 基于背景噪声频率贝塞尔变换方法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S波速度结构与径向各向异性特征 | 朱子杰 |
| 14:50-15:05 | ◎17 | 西太平洋俯冲板块深部精细速度结构--以日本西南地区为例 | 张鑫鑫 |
| 15:05-15:20 | ◎18 | 塔西南凹陷乌恰构造带复杂地表速度建模 | 熊鹏超 |
| 15:20-15:30 | | 休 息 | |
| 15:30-15:45 | ◎19 | 基于多尺度结构相似性的不依赖源的隐式全波形反演 | 何良盛 |
| 15:45-16:00 | ◎20 | 基于UFNO的快速地震波建模和反演 | 孟祥琪 |
| 16:00-16:15 | ◎21 | 基于Wasserstein生成对抗网络的物理约束速度反演算法 | 王 聪 |
| 16:15-16:30 | ◎22 | 基于伴随状态法的速度及界面同时反演方法研究 | 王华明 |
| 16:30-16:45 | ◎23 | 一种基于逆时偏移的成像域速度反演方法 | 周浩宇 |
| 16:45-17:00 | ◎24 | 基于数据驱动的极低信噪比超低频地震数据的噪声建模与信号重建研究--以月震数据为例 | 余松平 |
| 17:00-17:15 | ◎25 | 走时场约束下子射线井间层析成像方法 | 许心雨 |
| 第10专题 地震波传播与成像 |
| 张贴报告 |
| 时间:10月19日 |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0 | 一种震源点不在网格点上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 | 方 驰 |
| ◎11 | 频率域声波方程的生成对抗网络预处理迭代解法及其波场模拟 | 庞诗丽 |
| ◎12 | 非均匀矩形弹性晶格法在各向异性波场模拟中的应用 | 林之恒 |
| ◎13 | 基于CPML边界的黏弹性VTI介质正演模拟 | 伍金泉 |
| ◎14 | 基于优化光学流的全方位角度道集提取 | 王宏程 |
| ◎15 | 基于程函方程的低存储高效三维逆时偏移 | 王 靖 |
| ◎16 | 基于RBF-FD的波动方程数值求解:时间积分方法(中心差分与RK4)稳定性比较 | 王宇航 |
| ◎17 | 中祁连地壳速度结构及地震活动性 | 梁赐安 |
| ◎18 | 一种基于有限差分的高效稳定衰减补偿逆时偏移方法 | 于东傲 |
| ◎19 | 基于变分法的三维体波面波走时联合反演方法及其应用 | 杨文达 |
| ◎20 | 基于局部域时差的速度与Q波动方程联合层析 | 唐 鑫 |
| ◎21 | 基于多块结构化网格有限差分法的二维全球地震波模拟 | 方长江 |
| ◎22 | 基于SEM-FK混合方法的远震体波波形成像 | 罗曾宇 |
| ◎23 | 基于辛-谱元方法的三维全球尺度月球地震保弥散衰减数值模拟 | 马寅中 |
| ◎24 | 极低信噪比超低频月球地震数据的有效信息重建 | 康斯博 |
| 25 | 压缩感知地震数据重构效果对比分析 | 董烈乾 |
| ◎26 | 小尺度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及应用实例 | 宋云笛 |
| 第10专题 地震波传播与成像 |
| 张贴报告 |
| 时间:10月20日 |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0 | 频率域隐式稳定化的Q补偿逆时偏移方法研究 | 马 雄 |
| ◎11 | 一种改进的数据域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方法 | 彭光帅 |
| ◎12 | 基于优化离散损失的全波形反演研究 | 张功文 |
| ◎13 | 基于SPAFSM方法的VSP走时建模研究 | 刘 芳 |
| ◎14 | 基于DAS的地下结构时变监测:频散曲线对降水过程的响应分析 | 刘沛钰 |
| ◎15 | VTI介质弹性波场纵横波分离及偏移成像研究 | 包鹏程 |
| *16 | 基于混合全波形反演方法的龙门山断裂带地壳P波速度结构高精度成像 | 赵泽宇 |
| ◎17 | 基于层反射的地震记录正演方法研究 | 王安钦 |
| 18 | 混合尺度联合约束近地表建模技术在复杂区的应用 | 何 丽 |
| ◎19 | 基于波场延拓行波分离的VSP逆时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 胡 腾 |
| 20 | 基于刚度矩阵的近地表波场计算方法研究 | 李潇翔 |
| 21 | 浅表层吸收衰减规律对超深层地震勘探信号质量的影响及修正方法研究 | 杨 柳 |
| ◎22 | 基于交错网格快速扫描法的程函方程走时正演 | 黄 瑀 |
| ◎23 | 基于正反时波场传播的隧道超前探测观测系统照明范围评估方法研究 | 李继武 |
| 24 | 曲线与笛卡尔混合网格地震波波场模拟实现方案 | 禹振江 |
| 25 | 三维球坐标系混合方法模拟远震波传播过程 | 蒙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