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106专题 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地震灾害 |
(召集人:郑文俊 付碧宏 袁道阳 李海兵 李传友 郝明 裴军令 刘兴旺 潘家伟 吴传勇 毕海芸 邵延秀 陈立春 王虎) |
会议时间:10月19日 会议地点:第3会议室(A区一层多功能厅C) |
主持人:郑文俊 袁道阳 吴传勇 邵延秀 陈立春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5 | *1 | 阿尔金断裂系新生代左旋走滑的起始时间及最大走滑位移量的厘定 | 付碧宏 |
08:55-09:10 | ◎2 | 南天山神木园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 | 张金烁 |
09:10-09:25 | ◎3 | 东秋里塔格南翼断裂古地震研究 | 卢迪迪 |
09:25-09:40 | ◎4 | 阿拉套山南缘断裂全新世活动证据 | 高 瞻 |
09:40-09:55 | ◎5 | 南天山内部焉耆盆地南缘逆断层褶皱缩短变形特征的定量约束 | 杨娇妍 |
09:55-10:10 | ◎6 | 东昆仑断裂系晚第四纪活动断裂的分段及几何学特征研究 | 张文渊 |
10:10-10:20 | | 休息 | |
10:20-10:45 | *7 | 基于GNSS的青藏高原地壳速度场拟合推估新算法及其现今应变特征反演 | 瞿 伟 |
10:45-11:10 | *8 | 青藏高原现今形变的地表过程与深部动力学机制研究 | 刘绍卓 |
11:10-11:25 | 9 | 祁连山中东段强震孕育的构造变形模式:来自高精度三维地壳变形观测的约束 | 李煜航 |
11:25-11:40 | ◎10 | 由断层分支结构控制的表面破裂及其导致的区域构造应力响应:青藏高原玛多7.4级地震的新见解 | 沈国萌 |
11:40-11:55 | 11 | 基于GPS 观测的华北大同三联点现今变形分配研究 | 李新男 |
11:55-12:10 | 12 | 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转换:来自InSAR与GNSS观测约束 | 洪顺英 |
第106专题 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地震灾害 |
(召集人:郑文俊 付碧宏 袁道阳 李海兵 李传友 郝明 裴军令 刘兴旺 潘家伟 吴传勇 毕海芸 邵延秀 陈立春 王虎) |
会议时间:10月20日 会议地点:第3会议室(A区一层多功能厅C) |
主持人:付碧宏 潘家伟 王虎 郝明 刘兴旺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5 | *13 | 2025年定日地震发震断层(登么错断裂)古地震研究新进展 | 田婷婷 |
08:55-09:10 | ◎14 | 基于GF-2影像相关性匹配的2025年Mw7.1西藏定日地震地表变形特征 | 苏 强 |
09:10-09:25 | ◎15 | 1915年西藏桑日沃卡M7.0地震的同震地表变形特征 | 乔俊香 |
09:25-09:40 | 16 | 基于高分辨率光学影像的2025年缅甸Mw7.9地震同震地表破裂研究 | 罗全星 |
09:40-09:55 | 17 | 全球褶皱冲断带层间滑动诱发的超浅源地震 | 黄 凯 |
09:55-10:10 | ◎18 | 震害中断层构造与场地条件的影响作用 | 李 凡 |
10:10-10:20 | | 休息 | |
10:20-10:45 | *19 | 嘉黎断裂西段晚第四纪以来活动习性研究及其对藏中构造变形的指示意义 | 王 虎 |
10:45-11:00 | ◎20 | 青藏高原东部理塘断裂带几次历史地震地表破裂带精细几何结构及地貌断错的定量研究 | 周浩宇 |
11:00-11:15 | ◎21 | 怒江断裂带左贡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 黄晓可 |
11:15-11:40 | *22 | 鲜水河断裂带康定段第四纪构造变形样式与地震破裂模式 | 马 骏 |
11:40-11:55 | ◎23 | 基于古地震和历史地震的川滇菱形地块东边界长时间尺度强震活动特征研究 | 刘 浩 |
11:55-12:10 | 24 | 丽江-小金河断裂大震破裂空区 | 袁兆德 |
主持人:李海兵 李传友 裴军令 毕海芸 郑文俊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4:55 | *25 | 青藏高原东北缘扩展过程及最新高原边界 | 俞晶星 |
13:55-14:20 | *26 | Active tectonics of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 陈 鹏 |
14:20-14:35 | ◎27 | 古浪-中卫断裂带三维断层建模及其地震危险性 | 张惠心 |
14:35-14:50 | ◎28 | 海原-六盘山断裂调控鄂尔多斯西缘南北隆升差异的动力学机制:来自地震全波形反演的约束 | 李俊毅 |
14:50-15:05 | ◎29 | 古浪-中卫断裂中段滑动速率精细化限定 | 李泊铭 |
15:05-15:20 | | 休息 | |
15:20-15:45 | *30 | 基岩区正断层活动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从基岩断层面到断层三角面 | 邹俊杰 |
15:45-16:00 | ◎31 | 晚更新世以来河套盆地北缘乌拉山山前断裂滑动速率及沿断层滑动分布特征研究 | 孙 鑫 |
16:00-16:15 | ◎32 | 天津西部晚第四纪沉积层序及其对构造、气候的响应 | 董 玉 |
16:15-16:30 | ◎33 | 河西走廊内部民乐-永昌断裂晚第四纪分段活动的地质地貌特征与发育模式研究 | 李红强 |
16:30-17:00 | *34 | 青藏高原活动断裂、地震灾害及不同区域地震构造环境的形成 | 郑文俊 |
第106专题 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地震灾害 |
张贴报告 |
时间:10月19日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84 | 2025年Mw7.1西藏定日地震地表破裂特征 | 潘家伟 |
*186 | 2008年汶川地震近断层房屋倾斜变形研究--以深溪沟为例 | 王 虎 |
◎187 | 青海共和南山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 陈露瑶 |
188 | 青藏高原中部其香错断裂全新世活动特征及滑动速率研究 | 唐 清 |
◎189 | 利用高分辨率地形数据识别东天山库米什断裂同震地表变形特征 | 韩嘉晖 |
◎190 | 活动地块边界逆冲断裂强地震动数值模拟研究--以天山南缘北轮台断裂带为例 | 陈新元 |
◎191 | 东天山焉耆盆地南缘晚第四纪断裂活动特征 | 邱 辉 |
192 | 青藏高原中部1951年崩错8.0级地震地表破裂构造分析 | 刘富财 |
193 | 公元756年甘肃高台北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 | 寇俊阳 |
194 | 鲜水河断裂带中蠕滑与粘滑变形过程的岩石磁学响应 | 张 蕾 |
195 | 藏南拆离系(STDS)晚更新世脆性变形记录:来自西藏冲巴雍错方解石脉多指标约束 | 李春锐 |
196 | 汶川地震余滑的岩石学证据 | 王 焕 |
197 | 基于DEM的断层陡坎位移自动量取方法及其应用 | 邹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