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112专题 盆地动力学与能源 |
(召集人:何登发 琚宜文 刘树根 陈汉林 刘池洋) |
会议时间:10月22日 会议地点:第7会议室(A区一层多功能厅M) |
主持人:何登发 吴磊 黄涵宇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5 | 1 | 渤海湾超级断陷盆地圈层结构与常规-非常规有序共生成藏特征 | 赵贤正 |
08:55-09:10 | 2 | 新元古代扬子北部和南秦岭地区盆地物源演化及其构造意义 | 黄涵宇 |
09:10-09:25 | ◎3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斜坡的充填演化模式 | 彭 杰 |
09:25-09:40 | ◎4 | 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寒武纪过渡期的沉积记录:年代地层学与霍山砂岩组的成因 | 邓诗琦 |
09:40-09:55 | 5 | 银川地堑地质结构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 陈思谦 |
09:55-10:10 | ◎6 |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西断层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 刘 昊 |
10:10-10:20 | | 休息 | |
10:20-10:45 | *7 | 地表过程与岩石圈强度共同驱动陆内挤压成盆: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 吴 磊 |
10:45-11:00 | ◎8 | 扬子克拉通拉伸纪陆内裂解事件:四川盆地中部蓬探1井流纹岩的地球化学与年代学证据 | 鲁 国 |
11:00-11:15 | ◎9 | 东亚陆缘盆地新生代沉积通量演化及控制因素 | 王海芹 |
11:15-11:30 | 10 | 胜利油田滩海地区新生代扭张断裂体系发育演化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 信延芳 |
11:30-11:45 | ◎11 | 龙门山-四川盆地盆山过渡带缩短变形模式 | 郑 娜 |
11:45-12:00 | ◎12 | 川东南地区龙洞坪背斜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 刘驰悦 |
主持人:琚宜文 单帅强 唐鹏程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55 | *13 | Thermal inheritance controls necking patterns of passive marginal rift: Insight from the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 Yunlong Wang(王云龙) |
13:55-14:10 | 14 | 基底滑脱层性质和挤压速率对褶皱冲断带断层指向的控制作用:来自于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的启示 | 冯桂民 |
14:10-14:25 | 15 | 宽裂谷盆地内多期活动断陷的结构特征及演化:银额盆地查干凹陷例析 | 单帅强 |
14:25-14:40 | 16 | 琼东南盆地长昌凹陷岩浆驱动的韧性伸展转换带:三维地震揭示的拆离断层软连接 | 胡逸洋 |
14:40-14:55 | ◎17 | 济阳坳陷深层-超深层地震波组特征、地质属性及其分布差异 | 高 婧 |
14:55-15:10 | ◎18 | 塔里木盆地托甫台地区奥陶系深层原油成藏历史:来自流体包裹体、方解石U-Pb定年及原油Re-Os定年的启示 | 解洪磊 |
15:10-15:20 | | 休息 | |
15:20-15:45 | 19 | 多向板块汇聚作用下鄂尔多斯盆地的多阶段演化与盆山耦合系统 | 琚宜文 |
15:45-16:00 | 20 | 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世火山古隆起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 许 强 |
16:00-16:15 | ◎21 | 琼东南盆地崖城13-1低凸起中生界潜山储层发育特征及成储模式 | 胡治宏 |
16:15-16:30 | 22 | 摩洛哥海域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 郑 禹 |
16:30-16:45 | ◎23 | 全球坳拉槽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 李庚桐 |
16:45-17:00 | 24 | 柴北缘冷湖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成因模拟 | 唐鹏程 |
第112专题 盆地动力学与能源 |
张贴报告 |
时间:10月22日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76 | 全球构造域与含油气域 | 何登发 |
◎177 | 断裂活动与烃源岩演化耦合控藏机制: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为例 | 刘 鑫 |
◎178 | 南海莺歌海盆地与北部湾盆地新生代变形重建 | 赵家孝 |
◎179 | 基于重力和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的张掖-民乐盆地结构研究 | 彭伍胥 |
◎180 |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于奇地区奥陶系油气充注历史——来自U-Pb和Re-Os绝对定年手段的约束 | 田志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