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 第16专题 海洋地球物理 |
| (召集人:徐亚 王秀娟 夏少红 王大伟 郭振威 高金耀 丘学林 宋海斌) |
| 会议时间:10月20日 会议地点:第16会议室(B区三层大会议厅C) |
| 主持人:宋海斌 高金耀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08:30-08:55 | *1 | 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俯冲板块的纵横波速度结构特征 | 贺恩远 |
| 08:55-09:10 | 2 | 基于地震波速成像的北智利俯冲带侵蚀强度评估与构造演化 | 马 波 |
| 09:10-09:25 | ◎3 | 西太平洋的中生代残留构造单元花东海盆、加瓜海脊与加瓜隆起的深部地壳结构特征与构造关系 | 朱佳豪 |
| 09:25-09:40 | ◎4 | 基于重震联合反演的琼东南盆地岩石圈密度结构和非均一伸展模式研究 | 徐 乔 |
| 09:40-09:55 | 5 | 深部地幔上涌、物质循环及其对岛弧裂解动力学的影响 | 佘丽娟 |
| 09:55-10:10 | 6 | 海洋地震资料中深层高信噪比成像关键技术在莺歌海盆地的研究与应用 | 邓 盾 |
| 10:10-10:20 | | 休息 | |
| 10:20-10:45 | *7 | Spreading rate controls cooling subsidence of oceanic lithosphere, type of ocean margins and distribution of ocean hotspots | Irina M. ARTEMIEVA |
| 10:45-11:00 | 8 | 白垩纪中期东南亚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演化模型 | 栾锡武 |
| 11:00-11:15 | 9 | 南海东部次海盆消亡洋中脊地壳结构与岩浆-构造演化过程 | 张 路 |
| 11:15-11:30 | ◎10 | 利用二维数值模拟方法探讨南海洋脊跃迁机制 | 李文杰 |
| 11:30-11:45 | ◎11 | 西太平洋海山群岩浆量评估及其地质构造意义 | 刘洪芹 |
| 11:45-12:00 | 12 | 2015年轴心海底火山喷发的岩浆供应研究 | 诸 娟 |
| 主持人:徐亚 王大伟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3:30-13:45 | 13 | 小型基岩海岛阵列揭示的地形和气象条件对高频海洋环境噪声源的控制作用 | 张昌榕 |
| 13:45-14:00 | ◎14 | 基于流固耦合方程的典型地质类型海洋环境声场模拟 | 孔妍茗 |
| 14:00-14:15 | ◎15 | 起伏海面下的气枪震源子波模拟 | 赵 丽 |
| 14:15-14:30 | 16 | 海洋拖缆采集实时质控技术及应用 | 赵薇薇 |
| 14:30-14:45 | 17 | 内爆式海洋气枪震源:从原理到样机 | 沈洪垒 |
| 14:45-15:00 | 18 | 基于深海地震台阵的南海T波观测及其应用研究 | 周 勇 |
| 15:00-15:15 | 19 | 南海西南次海盆地震活动检测及定位研究 | 黄润青 |
| 15:15-15:25 | | 休息 | |
| 15:25-15:40 | 20 | 潜载磁探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 张鹏飞 |
| 15:40-15:55 | ◎21 | 船载原子重力仪振动补偿方法 | 沈正浩 |
| 15:55-16:10 | 22 | 海底碳封存水合物储层电阻层析成像反演方法研究 | 匡洋民 |
| 16:10-16:25 | ◎23 | 基于哈密顿蒙特卡罗(HMC)采样的三维磁反演方法研究 | 路程旭 |
| 16:25-16:40 | ◎24 | 基于克里金插值算法的地磁日变预测模型 | 朱丹丹 |
| 16:40-16:55 | ◎25 | 基于航空重力反演的多元注意力机制正则化因子研究 | 颜鸣晖 |
| 16:55-17:10 | 26 | 质子旋进磁力仪在海洋地磁日变站上的研发和应用 | 常文文 |
| 第16专题 海洋地球物理 |
| (召集人:徐亚 王秀娟 夏少红 王大伟 郭振威 高金耀 丘学林 宋海斌) |
| 会议时间:10月21日 会议地点:第16会议室(B区三层大会议厅C) |
| 主持人:栾锡武 夏少红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08:30-08:55 | *1 | 大海扬帆天地阔——刘光鼎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精神 | 郝天珧 |
| 08:55-09:20 | *2 | 南海岛礁分布式光纤声学传感(DAS)探测试验与初步结果 | 夏少红 |
| 09:20-09:35 | 3 | 海洋地震数据中心 | 杨 挺 |
| 09:35-09:50 | 4 | 基于海底光缆DAS的地震背景噪声观测及海洋水文要素反演 | 林建民 |
| 09:50-10:05 | 5 | 海底分布式光纤传感天然地震自动识别与定位 | 孙梦宇 |
| 10:05-10:20 | ◎6 | 基于OBS接收函数动态H-κ方法的南海洋壳结构研究 | 林泽晖 |
| 10:20-10:30 | | 休息 | |
| 10:30-10:55 | *7 | 船载-潜载海洋地球物理、物理海洋数据处理开源软件研制 | 刘晨光 |
| 10:55-11:10 | 8 | 赤道大西洋南美陆缘北部浅水区白垩系储层特征与成藏规律 | 倪 琳 |
| 11:10-11:25 | ◎9 | 多边形断层系统俯冲对Hikurangi北缘逆冲断层构造演化的影响 | 王福远 |
| 11:25-11:40 | ◎10 | Revealing hidden magmatic underplating in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using 3D gravity modeling and its tectonic implications | Yan Li(李龑) |
| 11:40-11:55 | 11 | 多尺度数据特征联合构建北极欧亚海盆形成演化新模式 | 凌子龙 |
| 11:55-12:10 | ◎12 | 南海南部陆缘南沙海槽岩浆活动:来自走向地震剖面的新证据 | 郭楚枫 |
| 主持人:王秀娟 郭振威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3:30-13:55 | *13 | 岩性变化对深海冷泉甲烷渗漏的调控机制研究 | 王吉亮 |
| 13:55-14:10 | ◎14 | 海洋电磁三维交叉梯度约束反演研究 | 许国威 |
| 14:10-14:25 | ◎15 | 海域沉积物随取心电阻率测量数值模拟研究 | 原晨昕 |
| 14:25-14:40 | ◎16 | 极端地磁暴下海洋大地电磁阻抗估算稳健性的提升-以南海采集数据为例(取消) | 姜 杰 |
| 14:40-14:55 | 17 | 南海中北部陆缘地壳电性结构的地球物理探测及其构造意义 | 邱 宁 |
| 14:55-15:10 | 18 | 基于电成像孔隙度谱参数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分类方法 | 周雪晴 |
| 15:10-15:25 | ◎19 | 基于声电岩石物理模型的水合物饱和度预测 | 陈梦妍 |
| 15:25-15:35 | | 休息 | |
| 15:35-16:00 | *20 | Multistage submarine landslides and their effects on widespread seeps, shallow gas and gas hydrate occurrences | 王秀娟 |
| 16:00-16:15 | ◎21 | 基于机器学习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测井饱和度预测模型研究 | 廖小源 |
| 16:15-16:30 | ◎22 | 南海Ⅰ型与Ⅱ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及碳封存潜力评估 | 刘 臻 |
| 16:30-16:45 | 23 | 南海北部海域海气甲烷交换通量监测及应用研究 | 钟 超 |
| 16:45-17:00 | ◎24 | 偏应力与水合物分解竞争效应主导下的含水合物沉积物非线性声学响应 | 卢龙玉 |
| 16:50-17:05 | ◎25 | 海底扇低渗透碎屑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以南海HKXX构造三亚组为例 | 吕 洁 |
| 17:05-17:20 | ◎26 | CO2咸水层封存情境下双相流体地震反射的响应敏感性 | 徐为琛 |
| 第16专题 海洋地球物理 |
| 张贴报告 |
| 时间:10月20日 |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50 | 国产OBS成功研发和基金委南海地球物理共享航次 | 丘学林 |
| 51 | 新西兰北岛俯冲带深部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及动力学机制 | 曹令敏 |
| 52 | 海底沙波披毛状反射结构的地震海洋学研究 | 陈江欣 |
| 53 | 基于MCAdaptSub多分量Vz噪声压制技术在OBN项目中的应用 | 高培培 |
| 54 | 南海东沙岛礁南部深水沙波时空演变特征及机制研究 | 耿明会 |
| 55 | 中生代太平洋俯冲缝合带的深部地壳证据 | 郭晓然 |
| 56 | 中南-礼乐断裂中央海盆段的纵横波速度模拟及其解释 | 黄海波 |
| 57 | 海洋噪声经验格林函数提取及海水声速层析成像 | 刘 斌 |
| 58 | 螺旋式拖缆采集技术及其在海洋地震采集中的应用前景 | 刘静娈 |
| 59 | GI气枪小震源小道距海洋地震数据揭示晚白垩盆地沉积控制因素 | 潘遥岑 |
| 60 | 台湾海峡重复地震时空特征研究 | 唐兰兰 |
| 61 | 3D超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在海上风电场开发中的应用与发展 | 闫晶晶 |
| 62 | 南海北部陆缘IODP钻探区的三维横波速度结构研究初步结果 | 张佳政 |
| 63 | 海底地震多次波压制及其在南海西北部涠西南凹陷的应用 | 张文祥 |
| 64 | 花东海盆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与中国未来大洋钻探 | 赵明辉 |
| *65 | 穆绍海沟北段磁异常特征及其意义 | 徐 亚 |
| 第16专题 海洋地球物理 |
| 张贴报告 |
| 时间:10月21日 |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51 | 基于海洋大地电磁法揭示南海西北部陆–洋过渡带深部电阻率结构 | 周红伟 |
| 52 | 南海西南次盆地停止扩张洋中脊深部电性结构与熔体演化机制 | 高 妍 |
| 53 |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海洋水合物赋存区的滑坡风险 | 李彦龙 |
| 54 | 南海东北陆缘浊流底形的演化过程研究 | 李 爽 |
| 55 | 南海西沙海域岩石圈和上地幔的地球物理-岩石学综合模型 | 芦佳飞 |
| ◎56 | 输入板块几何形态对Hikurangi俯冲带浅部速度结构南北差异的控制:来自区域多道地震层析成像的约束 | 臧虎临 |
| ◎57 | 一种基于U-NET网络的OBN稀疏地震数据高密度重构方法 | 甘 甜 |
| ◎58 | 基于OBS数据的HVSR方法反演天然气水合物区的S波速度结构 | 苟 浪 |
| ◎59 | 西南太平洋OBS台阵的海洋背景噪声多模式面波成像 | 沈朱悦 |
| ◎60 | 基于T波的太平洋海底事件定位研究 | 谢谨谦 |
| ◎61 | 马尼拉北部增生楔分段构造底辟演化机制:二维数值模拟的约束 | 徐永威 |
| ◎62 | 非共形网格混合阶谱元法在海洋可控源电磁法中的应用 | 燕 帅 |
| ◎63 | 菲律宾海盆西部多元磁方法分析 | 黄祖伟 |
| ◎64 | 加勒比地区多巴哥盆地成因分析 | 刘虹宇 |
| ◎65 | 南海东部与西南次海盆差异性演化的动力学模拟研究 | 宋陶然 |
| ◎66 | 琼东南盆地海底多期次块体搬运沉积对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的控制作用 | 王晨霏 |
| ◎67 | 基于多传感时序数据的南海海洋声波特征提取 | 王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