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各专题学术交流内容

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76专题  岩石圈构造与大陆动力学
(召集人:田小波 邓阳凡 卢占武 陈赟 郭震 郭晓玉)
会议时间:10月20日  会议地点:第11会议室(B区三层301B)
主持人:田小波 赵连锋 余年 李永华
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
08:30-08:501南迦巴瓦地区岩石圈精细结构与浅部响应白 玲
08:50-09:052特提斯喜马拉雅东西部穹窿深、浅部构造差异及其成因研究王光文
09:05-09:203重新处理的INDEPHT-I地震剖面揭示喜马拉雅造山带东部地壳结构特征李洪强
09:20-09:354青藏高原南部裂谷区地壳结构与2025年西藏定日Ms6.8地震发震机理周贝贝
09:35-09:50◎5Pn波接收函数成像揭示印度地壳俯冲过程中的减薄机制张良雨
09:50-10:05◎6短周期密集台阵揭示的北喜马拉雅东西向地壳结构蔡 蔚
10:05-10:15休 息
10:15-10:35*7青藏高原东南缘三维电性结构研究陈小斌
10:35-10:508大地电磁测深数据揭示青藏高原下有限的印度俯冲地壳谢成良
10:50-11:059北山造山带岩石圈电性结构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启示张乐天
11:05-11:2010地震波速模拟揭示青藏高原南部下地壳物质成分李 伦
11:20-11:3511人工源地震面波约束青藏高原中部地壳浅部结构王高春
11:35-11:50◎12径向各向异性揭示青藏高原南缘裂谷系下方印度下地壳差异变形特征王韬智
11:50-12:05◎13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中部地幔过渡带横向变化及其动力学含义吴义斌
主持人:裴顺平 郭晓玉 高原 卢占武
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
13:30-13:50*14地壳流体迁移和聚集触发间断但持续的地震产生:以云南漾濞-洱源地区为例余 年
13:50-14:0515青藏高原侧向生长在四川盆地的构造响应刘 震
14:05-14:2016密集台阵背景噪声成像约束青藏高原东南缘低速带形成机制孙回归
14:20-14:3517青藏高原地形的控制因素与下地壳榴辉岩化作用程世华
14:35-14:50◎18郯庐断裂带郯城地震破裂区域地壳结构与地震活动性黄宇晨
14:50-15:05◎19阿尔金山断裂带中段地壳缩短变形揭示的青藏高原北部隆升机制李志强
15:05-15:15休 息
15:15-15:35*20扬子克拉通古俯冲及其对克拉通破坏机制和时间的约束梁春涛
15:35-15:5021S波接收函数成像研究扬子克拉通西缘岩石圈结构魏运浩
15:50-16:0522青藏高原东缘岩石圈力学特性及均衡重力异常模型分析侍 文
16:05-16:2023陆内俯冲和下地壳双重构造共同驱动祁连山隆升李蕙琳
16:20-16:35◎24青藏高原形变机制研究童滢桦
16:35-16:50◎25古老造山带活化过程:来自祁连造山带深部结构的启示陈 龙
16:50-17:05◎26接收函数成像揭示的柴达木盆地精细地壳结构及其对青藏高原北缘新生代演化的启示吴国炜
17:05-17:20◎27基于AI和台网震相的鄂尔多斯周边地区走时层析成像研究吉 敏
第76专题  岩石圈构造与大陆动力学
(召集人:田小波 邓阳凡 卢占武 陈赟 郭震 郭晓玉)
会议时间:10月21日  会议地点:第11会议室(B区三层301B)
主持人:沈旭章 田有 吴庆举 郭震
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
08:30-08:50*28基于多参数地震学模型讨论大陆岩石圈结构、破坏和变形机制--以北美和欧洲大陆为例祝贺君
08:50-09:0529利用全球面波数据集和热力学反演揭示克拉通岩石圈的平均物理结构徐逸鹤
09:05-09:2030裂谷作用与地壳熔融分数的定量关系:来自非洲Okavango裂谷的启示王 拓
09:20-09:3531沂沭断裂带地质结构特征:地震剖面证据孙 超
09:35-09:50◎32东向地幔流影响了华北中部新生代玄武岩源区:来自岩石圈-软流圈热化学结构的证据田 杨
09:50-10:05◎33东亚地区中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乔庆宇
10:05-10:15休 息
10:15-10:35*34蒙古高原壳幔结构与陆内火山作用鲍学伟
10:35-10:5035基于密集地震台阵研究西南天山-塔里木地壳精细结构及接触关系陈一方
10:50-11:0536基于背景噪声瑞雷波频散和椭圆率联合反演的浅层高分辨率速度结构研究--以张家口地区为例苗文培
11:05-11:20◎37中天山及邻区P波速度和径向各向异性结构李其栋
11:20-11:35◎38基于短周期密集台阵揭示兴蒙造山带及邻区壳幔结构曹力夫
11:35-11:50◎39华北地区岩石圈结构的远震体波全波形盒子成像赵 轩
11:50-12:05◎40华南地幔P波方位和径向各向异性三维速度结构与深部地球动力过程范智旎
主持人:杨顶辉 陈赟 邓阳凡李江涛
时间报告题目报告人
13:30-13:50*1碳酸盐熔融驱动岩石圈根生长:板内地幔碳输出通量估算的新方法翁爱华
13:50-14:0542联合地震学及岩石物理学分析揭示Uturuncu火山热液系统结构及喷发危险性刘 影
14:05-14:2043俯冲调节的多期次岩石圈滴落驱动华北克拉通北缘新生代板内火山活动吴晓阳
14:20-14:3544长白山火山下方低粘度岩浆囊的空间分布周万里
14:35-14:50◎45雷琼火山区地幔过渡带成像揭示海南地幔柱的热化学效应朱 晟
14:50-15:05◎46接收函数方法对腾冲火山区下方岩浆系统精细结构成像周启明
15:05-15:15休 息
15:15-15:35*47早期地壳增长与演化:来自WA Array接收函数的认识袁怀玉
15:35-15:5048哥斯达黎加俯冲带科克斯板片撕裂和纳斯卡板片滞留:来自地震接收函数的证据冯铭业
15:50-16:0549基于相旅行时差测量的噪声面波全波形反演研究雷 涛
16:05-16:20◎50喀尔巴阡-潘诺尼亚地区板内火山成因:来自地壳Lg衰减层析成像的启示杨淞杰
16:20-16:35◎51Pn波接收函数揭示俯冲倾角对上覆板片变形的影响-以秘鲁南部为例韩江涛
16:35-16:50◎52体波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唐山地震震源区地壳上地幔顶部速度结构李鑫月
16:50-17:05◎53堪察加壳幔各向异性速度层析成像与深部动力过程研究刘晏廷
17:05-17:20◎54地震数据揭示的华南地壳二分结构张 晗
第76专题  岩石圈构造与大陆动力学
张贴报告
时间:10月20日
报告题目报告人
*219Pn波接收函数约束右江断裂带深部结构陈佳良
220滇西南地区原特提斯洋构造-岩浆演化的动力学过程:早古生代火成岩的证据王 晨
221晚中生代华南东部岩石圈减薄机制及动力学:密集台阵接收函数约束下的岩石圈结构张洪双
◎222申扎-定结裂谷东西向电性结构及动力学意义杨欣欣
◎223 古老缝合带的地震学约束:以中亚造山带为例潘冬雪
◎224青藏高原东北缘西段地壳精细结构:基于短周期密集台阵的P波接收函数成像谭家炜
◎225基于Hilbert-Schmidt独立性准则约束的天然地震与大地电磁三维联合反演算法马骥骁
◎226地震学结果约束的祁连造山带地壳岩石组分研究许 欢
◎227鄂尔多斯块体北部地壳结构与长期稳定性的地震学约束尹伟亮
◎228雷琼火山区深部岩浆系统的大地电磁三维成像研究周虹利
◎229大地电磁剖面揭示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造山带中段壳幔电性结构刘伟涵
◎230多频段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川滇地区壳幔过渡带结构彭雪峰
◎231基于多地球物理信息约束的青藏高原岩石圈热结构建模张 鑫
◎232跨大兴安岭南段的地壳精细结构--来自Pn波接收函数成像的约束曾 骏
◎233牡丹江缝合带上地壳速度结构--基于伊春-绥滨短周期密集台阵的背景噪声成像闫 昊
◎234青藏高原东构造结区域地震面波方位各向异性成像及印度大陆俯冲撕裂特征李亚兵
第76专题  岩石圈构造与大陆动力学
张贴报告
时间:10月21日
报告题目报告人
◎253北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的三维岩石圈电性结构及深部接触关系研究夏 圣
◎254基于PhaseNet的远震P波震相拾取及应用宋大志
◎255宾川盆地西北密集地震测线接收函数研究陈柏儒
◎256利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接触区地壳结构郑泽昊
◎257北美Cascadia俯冲带上地幔三维密度结构朱 坤
◎258鄂尔多斯西部及邻区背景噪声成像李伟伟
◎259雷州半岛玛珥湖的深部结构与动力学启示祝 焜
◎260松潘–甘孜地体东北缘及邻区壳幔电性结构与构造动力学响应胡玺娅
◎261基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的中国东北地区岩石圈-软流圈结构成像研究崔馨元
◎262基于HVSR谱比法的张家口地区浅层精细结构研究杨 乐
◎263基于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模型研究华南大陆地壳物质组成雷雯媛
◎264多源面波反演扬子克拉通西缘板片撕裂带地壳结构田洪琳
◎265羊八井地热系统深部结构的地震学探测喻小铃
◎266新疆-中亚地区方位各向异性结构与陆内变形刘晨露
◎267青藏高原85°E拉萨地体下地壳的局部榴辉岩化李凌燕
◎268基于重磁联合约束的祁连山造山带岩石圈热流变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吴云梦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