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 第78专题 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 |
| (召集人:赵盼 常燎 姜兆霞 蔡书慧 仝亚博) |
| 会议时间:10月22日 会议地点:第10会议室(B区三层301A) |
| 主持人:赵盼 仝亚博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08:30-08:55 | *1 | 东冈瓦纳大陆裂解的古地磁学证据 | 边伟伟 |
| 08:55-09:10 | ◎2 | 北羌塘地块稳定的低纬度位置:来自晚石炭世古地磁与方解石U-Pb定年的证据 | 张嘉辉 |
| 09:10-09:25 | ◎3 | 拉萨地块东部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木纠错组灰岩古地磁学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文 倩 |
| 09:25-09:40 | 4 | 印支地块晚白垩世以来构造演化的古地磁约束 | 马嘉辉 |
| 09:40-09:55 | ◎5 | 特提斯喜马拉雅西部早白垩世灰岩的重磁化作用及其对印度-亚洲碰撞的构造意义 | 王思淇 |
| 09:55-10:10 | ◎6 | 喜马拉雅地块中奥陶统阿来组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 肖 然 |
| 10:10-10:20 | | 休 息 | |
| 10:20-10:45 | *7 | 劳伦大陆新的780 Ma古地磁数据及对罗迪尼亚超大陆的重建 | 丁继凯 |
| 10:45-11:00 | 8 | 华南板块白垩系磁组构特征及其对太平洋-特提斯双构造域的构造响应 | 王 恒 |
| 11:00-11:15 | ◎9 | 阿拉善地块晚泥盆世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对中国北方大陆构造演化的意义 | 范滋恋 |
| 11:15-11:30 | ◎10 | 宜昌地区三叠纪嘉陵江组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 杨 舒 |
| 11:30-11:45 | ◎11 | 中国东部北东向断层白垩纪运动学的古地磁约束以及对古太平洋俯冲方向的启示 | 安 然 |
| 11:45-12:00 | ◎12 | 峨眉山玄武岩岩石磁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姜 颖 |
| 主持人:常燎 蔡书慧 姜兆霞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3:30-13:55 | *13 | 更新的古地磁仅倾角褶皱检验方法 | 马义明 |
| 13:55-14:10 | 14 | 基于机器学习的一阶反转曲线反演 | 裴召文 |
| 14:10-14:25 | 15 | 结合光谱矿物学与岩石磁学提高古强度实验的成功率 | 张伟杰 |
| 14:25-14:40 | 16 | 长白山气象站熔岩流的古强度定年研究 | 柳加波 |
| 14:40-14:55 | ◎17 | Indin岩墙群古地磁分析:约21亿年前地心轴向偶极场的证据 | 刘玉书 |
| 14:55-15:10 | ◎18 | Evidence for a prolonged (>70 Myr) geomagnetic field reversal hyperactivity during the Ediacaran-Cambrian transition | Fuyun Shen(申伏云) |
| 15:10-15:20 | | 休 息 | |
| 15:20-15:45 | *19 | 海-陆耦合过程调控全球碳循环过程 | 仲 义 |
| 15:45-16:00 | 20 | 火星陨石中磁性矿物在冲击作用下的压力–温度分布模拟研究 | 曹 婷 |
| 16:00-16:15 | ◎21 | Louisville海山链磁性矿物性质受控于岩浆分异作用 | 陈钰瑩 |
| 第78专题 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 |
| 张贴报告 |
| 时间:10月22日 |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27 | 中国考古磁学研究揭示公元第一个千年地磁场强度出现峰值 | 房 洁 |
| ◎128 | 早白垩世华南东南缘的地体构造稳定性:来自平潭-东山构造带的古地磁约束 | 徐铭辰 |
| ◎129 | 东亚和南亚区域全新世地磁场的重建与西太平洋地磁异常演化历史的探索 | 武 楠 |
| 130 | ORMEM V1.0岩石磁学与环境磁学数据库 | 时美楠 |
| ◎131 | 晚更新世以来南海北部沉积旋回与海平面变化:基于磁学参数辅助构建的年代模型 | 张煜阳 |
| ◎132 | 华南板块寒武纪第三阶沉积岩古地磁研究新结果:约束早古生代古地理及其与冈瓦纳大陆关联性 | 张冬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