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 第91专题 同位素热年代学理论、方法与应用 |
| (召集人:田云涛 王非 任战利 张斌 邱楠生) |
| 会议时间:10月22日 会议地点:第8会议室(A区二层商务中心1) |
| 主持人:田云涛 沈传波 邱楠生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08:30-08:45 | 1 | 磷灰石裂变径迹与(U-Th)/He倒转年龄揭示青藏高原西北缘两阶段演化过程 | 张 斌 |
| 08:45-09:00 | *2 | 大青山东段新生代伸展和差异剥蚀过程——来自磷灰石(U-Th)/He低温热年代学的启示 | 冯丽霞 |
| 09:00-09:15 | 3 | Enhanced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accelerate erosion within the Himalayas | 蔡东旭 |
| 09:15-09:30 | 4 | 晚中新世西昆仑山的快速剥露:约束青藏高原生长与印度-亚洲岩石圈碰撞时限 | 项敦峰 |
| 09:30-09:45 | 5 | 党河南山晚中新世的快速剥露 | 师文贝 |
| 09:45-10:10 | *6 | 东天山中新生代两旋回的夷平-成山 | 王国灿 |
| 10:10-10:20 | | 休息 | |
| 主持人:王非 李广伟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0:20-10:45 | *7 | 龙门山差异剥露 | 李智武 |
| 10:45-11:00 | ◎8 | 磷灰石U-Th-He定年标样开发:三颗缅甸磷灰石巨晶 | 钟蕙霞 |
| 11:00-11:15 | 9 | 裂变径迹的AI自动识别 | 丁汝鑫 |
| 11:15-11:30 | ◎10 | 单颗粒锆石裂变径迹定年的激光法(LAFT)与外探测器法(EDM)对比 | 魏成豪 |
| 11:30-11:45 | 11 | 锆石裂变径迹和U-Pb双定年方法探索 | 胡 杰 |
| 11:45-12:00 | 12 | 蓬莱锆石: 一种潜在的锆石裂变径迹定年标样 | 杨 静 |
| 主持人:张斌 王国灿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3:30-13:55 | *13 | 石英流体包裹体40Ar/39Ar 定年对琼东南盆地热事件的约束 | 沈传波 |
| 13:55-14:10 | ◎14 | 基于低温热年代学约束下的米仓山南缘中生代以来多阶段隆升-剥蚀过程 | 张梦霏 |
| 14:10-14:25 | ◎15 | 松潘甘孜造山带典型伟晶岩型锂矿剥露历史及保存潜力 | 赵双丰 |
| 14:25-14:40 | *16 | 岩浆型矿床剥露过程与保存程度的热年代学定量约束研究 | 陶 霓 |
| 14:40-14:55 | ◎17 | 热异常导致烃源岩快速成熟与生烃:以中国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为例 | 孙现瑶 |
| 14:55-15:10 | 18 | A pseudo-EDM method for LA-ICPMS fission-track dating | 田云涛 |
| 15:10-15:20 | | 休息 | |
| 主持人:任战利 李智武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5:20-15:45 | *19 | 斑岩型矿床改造-保存机制研究:来自低温热年代学的证据 | 杨欢欢 |
| 15:45-16:00 | ◎20 | 中元古代雾迷山组富锂伊利石的K-Ar直接定年:对超大陆旋回中锂富集的启示 | 徐 飞 |
| 16:00-16:25 | *21 | 华北克拉通北缘东坪金矿岩浆-热事件识别及成矿后剥蚀历史 | 冯云磊 |
| 16:25-16:50 | *22 | 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模式特征——同构造沉积盆地物质再循环的标志 | 李广伟 |
| 第91专题 同位素热年代学理论、方法与应用 |
| 张贴报告 |
| 时间:10月22日 |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53 | 北祁连山早古生代-中生代多阶段构造演化研究:来自碎屑锆石U-Pb和FT双重定年的证据 | 林 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