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 第99专题 深部碳循环及其气候环境效应 |
| (召集人:陈林 纪伟强 姜禾禾 陈祚伶 姜仕军 高远 杨石岭 赵亮) |
| 会议时间:10月19日 会议地点:第25会议室(B区三层305) |
| 主持人:陈林 姜禾禾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08:30-08:55 | *1 | 青藏高原水热系统脱碳过程的定量模拟与应用 | 赵文斌 |
| 08:55-09:10 | 2 | 青藏高原喀喇昆仑断裂带深部碳来源与释放规模研究 | 谢显刚 |
| 09:10-09:25 | ◎3 | 日喀则弧前盆地水道沉积对晚白垩世冈底斯弧剥蚀速率的约束 | 葛子逸 |
| 09:25-09:40 | ◎4 | 特提斯东部OAE2事件中的生态危机:年代学与有机地球化学证据 | 陈建珍 |
| 09:40-09:55 | ◎5 | 热河生物群高起伏地貌和高温差栖息地环境:来自团簇同位素的证据 | 张一范 |
| 09:55-10:10 | ◎6 | 沉积过程中生物藿烷构型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在重建古沉积环境酸碱度中的潜在应用 | 卢永丽 |
| 10:10-10:20 | | 休息 | |
| 10:20-10:45 | *7 | 俯冲洋壳C-H循环的数值模拟研究 | 王欣欣 |
| 10:45-11:00 | ◎8 | 大洋板块双俯冲与岩浆活动大爆发 | 王子铭 |
| 11:00-11:15 | ◎9 | 岩石圈“滴落”驱动青藏高原北部中新世快速隆升:构造和气候效应 | 邱启佳 |
| 11:15-11:30 | ◎10 | 白垩纪-古近纪火事件记录 | 黎红梅 |
| 11:30-11:45 | ◎11 | 早始新世极热事件期间的植被组成及植物碳同位素响应 | 吕沛宗 |
| 11:45-12:00 | ◎12 | PETM陆地碳储量变化:碳同位素质量平衡与植被模型综合分析 | 方晓琪 |
| 12:00-12:15 | 13 | 新生代咸化湖盆成烃生物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机理 | 朱晨曦 |
| 第99专题 深部碳循环及其气候环境效应 |
| 张贴报告 |
| 时间:10月19日 |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71 | 极端变暖加剧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期间湖泊脱氧与甲烷循环 | 陈祚伶 |
| 172 | 白垩纪以来东亚陆地风化序列与风化型 | 郭利成 |
| 173 | 扎格罗斯造山带构造演化与有机碳赋存 | 周 超 |
| 174 | 藏北安多地区早Toarcian期菊石的发现及其对Jenkyns事件的约束 | 聂 应 |
| ◎175 | 塔西南齐姆根早古近纪极热事件及其气候环境效应 | 薛皓中 |
| *176 | 低纬度沉积物俯冲与深部碳循环 | 陈 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