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14专题 地球物理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进展 |
(召集人:蔡晋安 沈 萍 胡天跃 彭丰林 陈会忠) |
会议时间:10月19日 会议地点:腾讯会议:929-598-440 |
主持人:黄建平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5 | *1 | 基于可解释FISTA-Net的地震多次波分离方法 | 李钟晓 |
08:55-09:10 | ◎2 | 基于VI-Non-IID误差建模的地震随机噪声的噪声水平估计和噪声衰减 | 孟创纪 |
09:10-09:25 | ◎3 | 基于无监督神经网络的叠前表面多次波压制 | 刘立超 |
09:25-09:40 | ◎4 | 改进环形生成对抗网络的叠后地震数据噪声压制方法 | 孙世民 |
09:40-09:55 | ◎5 | 基于语义分割网络的初至波智能拾取方法 | 张硕伟 |
09:55-10:10 | ◎6 | 基于深度学习的接收函数反演方法研究 | 王非翊 |
10:10-10:20 | | 休 息 | |
主持人:李钟晓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0:20-10:45 | *7 | 基于Rademacher复杂度的高泛化神经网络的地空电磁数据反演方法 | 吴 琼 |
10:45-11:00 | ◎8 | 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长短时记忆网络的多模式频散曲线反演研 | 付 宇 |
11:00-11:15 | ◎9 | 一种元启发算法提升优化极限学习机性能在测井曲线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 | 孙有壮 |
11:15-11:30 | 10 |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南加州地区的地震时空演化及地震孕育过程 | 郭 飚 |
11:30-11:45 | 11 |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黔西南水库地震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胡 刚 |
11:45-12:00 | 12 | 基于GIS和可视化技术的地震信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设计与应用 | 侯建民 |
主持人:姚志祥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55 | *13 | 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岩相预测新方法 | 田 力 |
13:55-14:10 | 14 | 基于三维点云的断层自动分析方法研究 | 蔡明浩 |
14:10-14:25 | 15 | 深度U型残差网络与多属性融合的地震断层智能识别方法 | 杨 晶 |
14:25-14:40 | 16 | 行星科学信息数据采集与传播共享及出版发行中区块链与传统数据库系统的优劣及选择 | 彭丰林 |
14:40-14:55 | ◎17 | 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测井岩性预测方法研究 | 解 天 |
14:55-15:10 | ◎18 | 基于人工智能识别天然地震事件和爆破事件 | 张 基 |
主持人:侯建民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5:10-15:20 | ◎19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地震数据高分辨研究 | 席兆阳 |
15:45-16:00 | 20 | 云平台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软件研究进展 | 张 盛 |
16:00-16:15 | ◎21 | 基于YOLOv4的岩石微裂缝识别方法 | 胡紫含 |
16:15-16:30 | ◎22 |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青藏高原中南部地震目录补全与应用 | 邝晔旸 |
16:30-16:45 | ◎23 | 编解码网络与注意力机制结合的断层智能识别方法 | 张玉洁 |
16:45-16:50 | ◎1 | 全卷积神经网络逆时偏移低频噪声压制方法 | 万晓杰 |
16:45-17:20 | | 张贴报告介绍 | |
16:50-16:55 | ◎2 | 基于波形包络的人工智能多台站地震定位方法 | 王 康 |
16:55-17:00 | ◎3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川滇地区场内外地震识别 | 刘建飞 |
17:00-17:05 | ◎4 | 应用机器学习识别地震波形反演的周波跳跃 | 张功文 |
17:05-17:10 | ◎5 | 基于加权损失函数优化的断层识别 | 陈榆桂 |
17:10-17:15 | 6 | 基于WPD-SVM的近断层脉冲地震动识别 | 徐玉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