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16专题 海洋地球物理 |
(召集人:王秀娟 夏少红 徐 亚 王大伟 宋海斌) |
会议时间:10月19日 会议地点:腾讯会议:293-490-232 |
主持人:夏少红 宋海斌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5 | *1 | 基金委南海地球物理共享航次:10年总结和发展新阶段 | 丘学林 |
08:55-09:10 | 2 | 南海与日本海形成演化模式对比 | 赵明辉 |
09:10-09:25 | ◎3 | 南沙地块礼乐西海槽深部地壳结构特征研究 | 郭 建 |
09:25-09:40 | ◎4 | 南海东部次海盆地壳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来自OBS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 | 张 路 |
09:40-09:55 | ◎5 | OBS深地震测线DP13揭示的南海东北陆缘地壳速度结构 | 刘欣悦 |
09:55-10:10 | ◎6 | 南海南部陆缘地壳结构与岩浆活动特征 | 张成龙 |
10:10-10:20 | | 休 息 | |
10:20-10:45 | *7 | 琼东南盆地地壳结构及其构造演化特征 | 夏少红 |
10:45-11:00 | 8 | 基于广角地震探测的海马冷泉深部结构及形成机制 | 范朝焰 |
11:00-11:15 | ◎9 | 利用HVSR方法分析南海岛礁浅部地质结构 | 赵 涛 |
11:15-11:30 | 10 | 加利福尼亚湾温盐阶梯的发现 | 孟令寒 |
11:30-11:45 | ◎11 | 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噪声信号的精细分析与研究 | 陈立辉 |
11:45-12:00 | 12 | 北苏拉威西俯冲带岛弧缺失成因的研究 | 董 淼 |
主持人:徐亚 王大伟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55 | *13 | Seismic imaging of Dante’s Domes oceanic core complex from full waveform inversion of downward continued streamer data and reverse time migration* | 徐 敏 |
13:55-14:10 | 14 | 莫克兰俯冲带东段地壳结构及其区域构造特征 | 于传海 |
14:10-14:25 | ◎15 | Upper crustal Vp/Vs ratios along the northern East Pacific Rise derived from downward-continued streamer data | Huizhe Di(狄会哲) |
14:25-14:40 | 16 | 间断的拆离作用促使跳跃式洋脊增生与长期的热液活动 | 吴 涛 |
14:40-14:55 | 17 | 基于斜磁化三维反演南黄海深部磁性结构 | 赵崇进 |
14:55-15:10 | ◎18 | 基于重磁异常的西太平洋海山省构造特征研究 | 朱莹洁 |
15:10-15:20 | | 休 息 | |
15:20-15:45 | *19 | 海底地震探测揭示北冰洋加克洋中脊75°E-102°E洋壳速度结构 | 牛雄伟 |
15:45-16:10 | *20 | 联合宽角反射/折射(OBS)和反射地震探测技术(MCS)揭示台湾海峡滨海断裂带特征 | 张艺峰 |
16:10-16:25 | 21 | 浮潜式海洋地震仪在南海海洋地震台网长期观测中的应用 | 于 勇 |
16:25-16:40 | ◎22 | 我国自主研发“海豚”漂浮式海洋地震仪首次海上试验结果分析 | 刘博文 |
16:40-16:55 | ◎23 | 基于宽频带海底地震仪的短持续事件特征分析 | 王宜志 |
16:55-17:10 | ◎24 | 海底地震数据中的水流噪声:来自实验室水槽实验的见解 | 吴越楚 |
第16专题 海洋地球物理 |
(召集人:王秀娟 夏少红 徐 亚 王大伟 宋海斌) |
会议时间:10月20日 会议地点:腾讯会议:563-659-040 |
主持人:王秀娟 王吉亮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5 | *1 | 大陆边缘大型海底滑坡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及控制因素研究 | 李 伟 |
08:55-09:10 | ◎2 | 珠江口盆地海底蠕变的形成机理及其与海底滑坡的关系 | 高伟健 |
09:10-09:25 | 3 | 东非海域鲁伍马盆地深水重力流沉积演化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 | 左国平 |
09:25-09:40 | 4 | 我国近海泥火山发育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 万志峰 |
09:40-09:55 | 5 | 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电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田仁飞 |
09:55-10:10 | 6 | 含裂隙型水合物地层的地震波衰减研究 | 刘 涛 |
10:10-10:20 | | 休 息 | |
10:20-10:45 | *7 |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蠕变过程的声学响应特征* | 李彦龙 |
10:45-11:00 | 8 | 神狐海域峡谷区地形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 | 王吉亮 |
11:00-11:15 | 9 | 南海北部岩浆作用对水合物系统的影响研究 | 靳佳澎 |
11:15-11:30 | ◎10 | 海底滑坡对天然气水合物和游离气分布及富集的影响 | 周吉林 |
11:30-11:45 | ◎11 | 南海北部多类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差异及其生烃模拟研究 | 孙鲁一 |
11:45-12:00 | 12 |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天然气水合物智能识别研究 | 田冬梅 |
主持人:徐敏 张宝金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55 | *13 | 倍频子波及海洋宽频地震数据优化 | 张宝金 |
13:55-14:10 | 14 | 机器学习在海底浅部沉积物岩性识别中的应用 | 闫伟超 |
14:10-14:25 | 15 | 扩展弹性波阻抗反演识别碳酸盐岩储层 | 张勇刚 |
14:25-14:40 | ◎16 | 基于三维远震格林函数的海洋地震定位研究 | 臧 翀 |
14:40-14:55 | ◎17 | 北冰洋北风盆地中尺度涡旋的反射地震观测:亚中尺度特征与混合参数 | 杨 顺 |
14:55-15:10 | 18 | 利用同步的地震和水文观测数据研究北冰洋楚科奇边境区的涡旋 | 张 锟 |
15:10-15:20 | | 休 息 | |
15:20-15:35 | ◎19 | 恒春海脊附近第二模态内孤立波的特征研究 | 刘梦丽 |
15:35-15:50 | ◎20 | 用水听器监测南威克群岛周围2010年至2020年的长须鲸叫声 | 诸 娟 |
15:50-16:05 | 21 | 基于真实和虚拟深度组合的海上宽频带气枪震源设计 | 沈洪垒 |
16:05-16:20 | ◎22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海洋光纤拖缆资料噪声压制技术研究 | 钱宏飞 |
16:20-16:35 | ◎23 | 利用Munk公式和海底反射走时反演二维深海水体速度:多组Munk参数联合反演 | 孙华超 |
16:35-16:50 | 24 | 海底电缆多次波压制及其在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的应用 | 史 恒 |
16:50-17:05 | ◎25 | 深海软泥沉积层的长期不稳定性及其排出过程-以Storegga滑坡区为例 | 敬 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