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84专题 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 |
(召集人:敖松坚 龙晓平 孙伟家 毛启贵 蒋映德 周建波 肖文交) |
会议时间:10月19日 会议地点:腾讯会议:242-891-103 |
主持人:敖松坚 肖文交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5 | *1 | 南天山—北山—索伦—延吉缝合带的性质与演化 | 周建波 |
08:55-09:10 | 2 | 东北亚白垩纪中期的构造体制转换:俄罗斯远东与中国东北的地质记录 | 刘 恺 |
09:10-09:25 | 3 | 大兴安岭地区的化石离散型双向俯冲带:来自深地震反射剖面的证据 | 谭晓淼 |
09:25-09:40 | 4 | 吉黑东部晚古生代构造体制转换:来自佳木斯-兴凯地块双增生杂岩-岛弧岩浆岩带的制约 | 李功宇 |
09:40-09:55 | 5 | 吉林省夹皮沟矿集区金成矿作用 | 吾克依拉·吾铁朴 |
09:55-10:10 | 6 | 大兴安岭北段460高地钼铜矿四期岩浆活动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 阚 靖 |
10:10-10:20 | | 休 息 | |
10:20-10:45 | *7 | 中亚造山带东段古生代山弯构造 | 刘永江 |
10:45-11:00 | 8 | 阴山东部固阳地区晚石炭世碱性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 朱伟鹏 |
11:00-11:15 | 9 | 北山中部古硐井群物源区性质与构造意义 | 霍 宁 |
11:15-11:30 | 10 | 中国阿尔泰古生代多期地壳改造构造-变质-岩浆记录及其地球动力学过程 | 蒋映德 |
11:30-11:45 | 11 |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泥盆纪地壳构造伸展-缩短旋回:来自岩石、构造及年代学的制约 | 孔令竹 |
11:45-12:10 | *12 | 蒙古-鄂霍茨克洋后撤-剪刀状闭合过程、影响范围及其启示 | 王 涛 |
主持人:毛启贵 蒋映德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55 | *13 | 碰撞诱发俯冲起始:观测与模拟 | 杨高学 |
13:55-14:10 | 14 | 塔里木大陆岩石圈被动俯冲至西南天山之下:来自地震波速度成像的证据 | 孙伟家 |
14:10-14:25 | 15 | 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志留-泥盆纪岩石圈构造减薄与热软化—来自构造变形、岩石学及年代学的制约 | 宁 俊 |
14:25-14:40 | 16 | 中国阿尔泰早-中古生代地壳深熔作用过程与年代学研究 | 汪 晟 |
14:40-14:55 | 17 | 天山造山带新生代剥露作用——来自低温热年代学大数据的约束 | 王艳楠 |
14:55-15:10 | 18 | 哈萨克斯坦大陆北缘石炭纪中期关键构造不整合:对西伯利亚-劳俄拼合的限定 | 徐 严 |
15:10-15:35 | *19 | 伊犁北缘温泉杂岩中石榴角闪岩和石榴片岩P-T-t-d轨迹及构造意义 | 王 博 |
15:35-15:50 | 20 | 东天山大南湖岛弧幕式增生成矿作用研究 | 毛启贵 |
15:50-16:05 | 21 | Diverse P-T-t paths reveal high-grade metamorphosed forearc complexes in the Dunhuang terrane, NW China | 王 皓 |
16:05-16:20 | 22 | 东天山造山带南缘中三叠世增生杂岩的识别、厘定及构造意义 | 王 凯 |
16:20-16:35 | 23 | 北天山洋盆演化:基于大草滩蛇绿岩的新认识 | 王 玮 |
16:35-17:00 | *24 | 中国主要造山带拼合过程及三叠纪-侏罗纪东亚大陆古地理 | 肖文交 |
17:00-17:30 | | 展板交流 | |
第84专题 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 |
(召集人:敖松坚 龙晓平 孙伟家 毛启贵 蒋映德 周建波 肖文交) |
会议时间:10月20日 会议地点:腾讯会议:447-548-136 |
主持人:张继恩 陈艺超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0:20-10:45 | *1 | Low Th/U Pacific-type isotopic mantle domain of Paleo-Asian Ocean | Xijun Liu(刘希军) |
10:45-11:00 | 2 | Late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Tianshan and adjacent areas: Evidence from sedimentary provenance of the southeastern Junggar Basin | Fujun Wang(王富军) |
11:00-11:15 | 3 | 长期活动混杂带的多期次组分输入及其对混杂带形成过程的启示 | 陈艺超 |
11:15-11:30 | 4 | Deformation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Jurassic Series in the Mohe Basin: constraints on the evolution of Mongol-Okhotsk Ocean | Long Chen(陈龙) |
11:30-11:45 | 5 | 新疆西准噶尔-天山地区志留纪-泥盆纪近平行于海沟洋中脊俯冲 | 张继恩 |
11:45-12:10 | *6 | “海山改造型”造山作用 | 万 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