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88专题 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变化和风化剥蚀 |
(召集人:方小敏 孙继敏 金章东 徐 胜 颜茂都 李高军) |
会议时间:10月21日 会议地点:腾讯会议:493-501-233 |
主持人:颜茂都 李高军 孙继敏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45 | *1 | Northward growth of the West Kunlun Mountains: insight from the age–elevation relationship of new apatite fission track data | 刘栋梁 |
08:45-09:10 | 2 | 青藏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来自高原东北部的沉积记录约束 | 杨一博 |
09:10-09:25 | 3 | 祁连山中段晚中新世以来水系演化过程研究 | 张 建 |
09:25-09:40 | 4 | 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宁-临夏盆地新生代地层年代序列及其意义 | 张伟林 |
09:40-09:55 | 5 | 伦坡拉盆地晚渐新世至中新世火山灰的判别及其源区与对应深部动力学过程探讨 | 毛子强 |
09:55-10:20 | 6 | 中-中新世青藏高原中部古高度重建与古气候演变--以伦坡拉盆地丁青组为例 | 孙继敏 |
10:20-10:30 | | 休息 | |
10:30-10:55 | 7 | 全球变暖导致亚洲季风区和干旱区气候在中新世-上新世之交的不对称演化 | 敖 红 |
10:55-11:10 | 8 | 晚中新世以来亚洲大空间孢粉-气候演化记录对比 | 苗运法 |
11:10-11:25 | 9 | 基于GDGTs的青藏高原南北晚新生代古温度记录及其古高度意义 | 陈炽皓 |
11:25-11:40 | ◎10 | 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晚渐新世古土壤的发育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郭增光 |
11:40-11:55 | ◎11 | 长江上游硫化物氧化与碳酸盐的耦合风化驱动的二氧化碳释放:岩性与侵蚀对风化的控制 | 刘金科 |
11:55-12:10 | ◎12 | 青藏高原东南缘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 | 武利民 |
主持人:方小敏 金章东 徐胜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55 | *13 | 水文主导河流和海水Li同位素变化 | 张 飞 |
13:55-14:10 | ◎14 | 青藏高原隆升剥蚀过程中云母优先风化对新生代海洋锶同位素演化的贡献 | 徐哲文 |
14:10-14:25 | 15 | 青藏高原东部三江源头流域硫化矿物氧化对风化碳汇效应的影响 | 徐 森 |
14:25-14:40 | 16 |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流域剥蚀的铀同位素破碎年代学研究 | 李 乐 |
14:40-14:55 | ◎17 | 青藏高原隆升剥蚀对风尘活性铁含量的影响 | 欧阳盛辉 |
14:55-15:10 | 18 | 青藏高原抬升剥蚀限制风尘产生的铀同位素破碎年代学证据 | 李高军 |
15:10-15:20 | | 休息 | |
15:20- | | 张贴报告 | |
15:20-15:35 | 19 | 青藏高原腹地新生代地层高精度年代序列改写高原中部隆升和生态环境历史 | 方小敏 |
15:35-15:50 | 20 | 铀同位素阶地定年原理及其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运用 | 李来峰 |
15:50-16:05 | 21 | 高山岩溶型钙华沉积对地质环境记录的启示——以青藏高原东缘九寨沟典型钙华剖面为例 | 吕聪聪◎ |
16:05-16:20 | 22 | 青藏高原东部囊谦盆地有机地球化学记录的古环境与古气候研究 | 魏静宜◎ |
16:20-16:35 | 23 | 水文条件对长江上游河水钙、锶、镁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 | 陈贝贝 |
16:35-16:50 | 24 | 基于水化学和硫同位素的滑坡多发流域风化作用研究:以青藏高原东缘白龙江流域为例 | 罗 涵 |
16:50-17:05 | 25 | Late Miocene reorganization of lake hydrological systems in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linked to topographic growth | 韩文霞 |
17:05-17:20 | 26 | 川西北金川县黄土沉积历史与印度季风演化 | 商圣潭◎ |
17:20-17:35 | 27 | 思茅和呵叻盆地钾盐矿关系:新进展和新认识 | 颜茂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