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56专题 活动构造、构造地貌的高精度定量研究 |
(召集人:饶 刚 任治坤 吴中海 王 华 任俊杰 何仲太) |
会议时间:10月21日 会议地点:第11会议室(会议中心四层405A) |
主持人:饶刚 任治坤 王华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5 | *1 | 天山西北边界断裂几何学、运动学与应变吸收模式 | 吴传勇 |
08:55-09:10 | 2 | 祁连山北缘断裂中段滑动速率与变形模式 | 曹喜林 |
09:10-09:25 | 3 | 青藏高原东北海原走滑断层的弯曲导致了民乐-大马营逆冲断层的分段? | 刘晴日 |
09:25-09:40 | 4 | Thrust propagation and formation of piggyback basin systems in the northeastern Qilian Shan, constrained from geomorphic evidence | 胡 秀 |
09:40-09:55 | ◎5 | 西南天山前陆冲断带前锋喀什背斜的晚第四纪变形特征与速率 | 邸 宁 |
09:55-10:10 | 6 | 川南宜宾地区柏树溪断裂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震指示意义 | 饶 刚 |
10:10-10:20 | | 休 息 | |
10:20-10:45 | *7 | 唐山地震发生的地质背景与活动特征 | 于祥江 |
10:45-11:00 | 8 | 玛多M7.4强震孕育的力学环境与发震机理探讨 | 李玉江 |
11:00-11:15 | 9 | 阿尔金断裂中段乌尊硝尔探槽8千年以来古地震事件的识别 | 袁兆德 |
11:15-11:30 | ◎10 | 基于历史影像的1976年Ms 7.3级土耳其地震形变新约束及其对区域构造活动的启示 | 卢乐浚 |
11:30-11:45 | ◎11 | 天山内部那拉提断裂带全新世活动证据 | 王 雷 |
11:45-12:00 | ◎12 | 鄂尔多斯西缘罗山东麓断裂断错微地貌定量研究 | 周浩宇 |
主持人:吴中海 任俊杰 何仲太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55 | *13 | 河西走廊嘉峪关断裂晚第四纪变形特征及形成机制 | 杨海波 |
13:55-14:10 | 14 | Slip rate deficit partitioned by fault-fold system on the active Haiyuan fault zon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 陈 鹏 |
14:10-14:25 | 15 | 青藏高原东北缘日月山断裂南段几何细结构及其晚第四纪以来运动速率厘定 | 刘金瑞 |
14:25-14:50 | *16 | 利用源-汇体系研究走滑断层长期活动特征:来自地貌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的启示 | 闫 兵 |
14:50-15:05 | ◎17 | 山西地堑系右旋剪切的直接证据:来自六棱山北麓断裂的地质地貌限定 | 罗全星 |
15:05-15:20 | ◎18 | 基于地貌学的腾冲-耿马地震带构造活动性研究 | 王 丹 |
15:20-15:35 | ◎19 | UAV SfM技术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和精度评估:以龙木错断裂为例 | 江晨轶 |
第56专题 活动构造、构造地貌的高精度定量研究 |
张贴报告 |
时间:10月21日 12:30-13:30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210 | 青藏高原东南缘上地壳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综述 | 计昊旻 |
◎211 | 珠江口滨海断裂带全新世活动证据初探 | 黄嘉宪 |
◎212 | 正断层阶区现今连接模式综合研究——以山西裂谷系口泉断裂禅房阶区为例 | 花春雨 |
213 | 祁连山内部门源盆地地貌参数特征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 李红强 |
◎214 | 青藏高原东南缘曲江断裂河流地貌指数对断裂活动的响应 | 谭 鑫 |
*215 | 聂拉木-措勤裂谷南段的晚第四纪低滑动速率正断层及其指示的藏南裂谷差异伸展变形 | 高 扬 |
*216 | 综合干涉图网平差和流通量分析的InSAR解缠误差探测与修正方法 | 杨小鸽 |
◎217 | Uplift of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Jinsha River: Evidence from apatite fission track dating and bedrock channel longitudinal profiles | Yangyang Ren(任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