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58专题 全球变化大地测量与遥感 |
(召集人:江利明 汪汉胜 李 新 李志伟 张胜凯) |
会议时间:10月21日 会议地点:第2会议室(会议中心二层202) |
主持人:宋春桥 周浩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0 | *1 | 国际南极冰下地形测绘进展和展望 | 崔祥斌 |
08:50-09:10 | *2 | 多源空间大地测量监测格陵兰冰盖的质量平衡 | 冉将军 |
09:10-09:25 | 3 | 联合GNSS和地面观测研究2021年8月格陵兰冰盖极端消融事件动态发展过程 | 李 振 |
09:25-09:40 | ◎4 | 一种改进的重复轨道计算冰盖高程变化方法 | 朱本鑫 |
09:40-09:55 | ◎5 | 融合Offset-tracking提高D-InSAR的格陵兰冰川流速监测 | 冯小蔓 |
09:55-10:10 | ◎6 | 顾及液态水渗流和相变机理的格陵兰冰盖粒雪密实化建模 | 张雪玉 |
10:10-10:25 | ◎7 | 基于ICESat-2的Svalbard冰川高度变化研究 | 燕金凤 |
10:25-10:35 | | 休 息 | |
10:35-10:55 | *8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InSAR研究现状与展望 | 江利明 |
10:55-11:15 | *9 | 基于卫星大地测量数据研究亚洲高山区冰川质量平衡的进展 | 汪秋昱 |
11:15-11:30 | 10 | 利用冰川表面平均反照率重建年际物质平衡研究 | 张志敏 |
11:30-11:45 | ◎11 | Seismic and hydrological triggers for a complex cascading geohazard of the Tianmo Gully 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 郭 瑞 |
11:45-12:00 | ◎12 | 石冰川InSAR遥感:分布特征、三维运动特征及运动的环境作用机制 | 蔡佳欣 |
12:00-12:15 | ◎13 | SWOT卫星在青藏高原复杂地形的成像区域检测研究 | 薛兆楠 |
主持人:江利明 张胜凯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50 | *14 | 卫星监测河流水域对全球变化响应热点区 | 宋春桥 |
13:50-14:10 | *15 | 一种基于图像卷积的时变重力场滤波算法 | 周 浩 |
14:10-14:25 | 16 | 基于贝叶斯模型的雷达影像库区水体分割方法:以喜马拉雅南麓大型水库群为例 | 谢 磊 |
14:25-14:40 | 17 | 结合陆地水储量的三维Budyko框架:揭示水-能动态、植被和海洋-大气振荡的相互作用 | 贺 清 |
14:40-14:55 | ◎18 | Identifying the hydrological forcing of JakobshavnIsbræ acceleration using a robust correlation-based modeling approach from 2017 to 2021 | 鲁 茜 |
14:55-15:10 | ◎19 | 联合卫星重力与测高研究全球及中国相对海平面变化及其驱动影响因素 | 孙剑伟 |
15:10-15:25 | ◎20 | 基于深度学习的三江源湖泊面积变化监测 | 廖虹怡 |
15:25-15:40 | ◎21 | 北极多温型冰川表面能量平衡及向极水汽输送的作用 | 邹小伟 |
15:40-15:50 | | 休 息 | |
15:50-16:10 | *22 | 双碳背景下对地观测技术应用与思考 | 张双成 |
16:10-16:30 | *23 | 基于P波段SAR的青藏高原冰川透视航空-地面联合科学试验 | 郑东海 |
16:30-16:45 | 24 | 基于改进分段Knothe时间函数的DPIM-InSAR模型三维形变预测 | 王 爽 |
16:45-17:00 | 25 | 基于时序InSAR和PCA的辽河油田核心采收区地表沉降及成因分析 | 于 冰 |
17:00-17:15 | 26 | 基于InSAR的汾渭盆地地表形变监测及机理研究 | 白 林 |
17:15-17:30 | ◎27 | 从咸海消失推断欧亚大陆内部软流圈流变学参数 | 樊文智 |
第58专题 全球变化大地测量与遥感 |
张贴报告 |
时间:10月21日 12:30-13:30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218 | | |
219 | 基于植被抑制法的植被覆盖区岩性分类 | 宋志宏 |
◎220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域InSAR形变监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徐志达 |
221 | Monitoring ice flow velocity of Petermann glacier combined with Sentinel-1 and -2 imagery | 毛燕婷 |
◎222 | 时序InSAR探测青藏高原马蹄山热融滑塌潜力评估 | 焦志平 |
223 | | |
◎224 | Influence of surface velocity and topographic factors on three ice thickness inversion models in HMA | 庞校光 |
◎225 | 基于时空立方体的多源对地观测数据融合建模与计算方法研究 | 张显源 |
◎226 | 囊谦县冻土形变时序InSAR监测分析 | 宋志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