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64专题 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 |
(召集人:刘青松 杨振宇 潘永信 黄宝春 杨天水) |
会议时间:10月21日 会议地点:第3会议室(会议中心二层203) |
主持人:黄宝春 孟俊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5 | *1 | 突破大印度争论僵局的罗赛塔石 | 孟 俊 |
08:55-09:10 | 2 |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前拉萨地块的位置和形态 | 边伟伟 |
09:10-09:25 | 3 | 拉萨地体在~210-188 Ma从东冈瓦纳裂解揭示西藏单向汇聚动力学机制 | 马义明 |
09:25-09:40 | ◎4 | 拉萨地块中二叠世古地磁学和年代学研究及其对新特提斯洋演化的启示 | 幸龙云 |
09:40-09:55 | ◎5 | 南羌塘地块晚白垩世古地磁学和年代学新结果:对青藏高原红层古地磁数据可靠性及羌塘地块形状的贡献 | 马嘉辉 |
09:55-10:10 | 6 | 四川盆地西南缘~128-42 Ma脉冲式逆时针旋转及其对印亚汇聚的响应 | 申 琪 |
10:10-10:20 | | 休 息 | |
10:20-10:45 | *7 | 重建华北克拉通在哥伦比亚超大陆中的古地理位置:来自古地磁和磁组构的制约 | 徐慧茹 |
10:45-11:00 | 8 | 淮北群赵圩组和倪园组古地磁和旋回地层学研究新结果及其古地理意义 | 赵汉卿 |
11:00-11:15 | ◎9 | 祁连造山带中生代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地质意义 | 谭金生 |
11:15-11:30 | 10 | 泥河湾盆地郝家台NHA钻孔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对山西裂谷系的构造演化意义 | 董 进 |
11:30-11:45 | ◎11 |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地层磁组构特征 | 许梦强 |
主持人:李永祥 仲义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55 | *12 | 晚中新世太平洋铁肥对海洋碳循环的调控 | 仲 义 |
13:55-14:10 | 13 | 甘肃临夏盆地最新磁性地层年代学结果 | 郑 妍 |
14:10-14:25 | 14 | 基于漫反射光谱定量赤铁矿的极限探索与应用研究 | 曹 伟 |
14:25-14:40 | ◎15 | 同震摩擦升温与热液活动的岩石磁学记录:以208年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为例 | 闫秀丽 |
14:40-14:55 | ◎16 | 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沙河湾环斑花岗岩磁组构与矿物组构的对比研究 | 赖一铭 |
14:55-15:10 | 17 | 大西洋中脊(7-8°N)蛇纹石化地幔岩岩石磁学研究 | 吴魏伟 |
15:10-15:20 | | 休 息 | |
15:20-15:45 | *18 | 晚寒武世地磁场异常的发现及其意义 | 李永祥 |
15:45-16:00 | 19 | 白垩纪超静磁带期间地球磁场古强度的波动变化 | 李园洁 |
16:00-16:15 | ◎20 | 深圳考古陶片记录的6000年前东亚地磁场低值特征 | 罗 鑫 |
第64专题 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 |
张贴报告 |
时间:10月21日 12:30-13:30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227 | 东亚大陆边缘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模型:来自婆罗洲沉积记录研究 | 周洋 刘青松 |
228 | 拉萨地块东部早白垩世火山岩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 曹 勇 |
◎229 | 北秦岭早古生代拉鸡庙岩体磁组构和构造磁学研究 | 梁 媛 |
◎230 | 华南板块三叠纪重磁化及其机制:来自桂林地区石炭纪灰岩的研究 | 阮伟民 |
231 | 沉积过程调控孟加拉扇磁性矿物记录 | 汪诗舜 |
◎232 | LL6型球粒陨石Northwest Africa 14180的古地磁学研究 | 李海军 |
◎233 | 天池漂移事件古强度研究 | 张 远 |
◎234 | 白垩纪土伦期至圣通期相对古强度研究 | 刘欣宇 |
◎235 | 微古地磁取样装置MPSD-300开发及在华南铀矿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 黄宇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