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80专题 活性氮来源演化与环境效应 |
(召集人:王新明 牟玉静 薜丽坤 叶春翔 黄 昕) |
会议时间:10月21日 会议地点:第33会议室(展览中心二层珠海厅5号厅) |
主持人:王新明 薜丽坤 叶春翔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5 | *1 | 空气质量模式中土壤活性氮(Nr)排放模型 | 黄 昕 |
08:55-09:10 | 2 | 华北平原26城市硝酸盐生成机制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污染防控的启示 | 朱玉姣 |
09:10-09:25 | 3 | 臭氧-植被相互作用对中国地区区域气象和污染的反馈机制 | 李蒙蒙 |
09:25-09:40 | 4 | 珠三角城区臭氧重污染时期过氧自由基的观测约束模拟 | 张艳利 |
09:40-09:55 | ◎5 | 我国东部过氧乙酰硝酸酯、臭氧和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及关系 | 吴欣源 |
09:55-10:10 | 6 | 泰山大气反应性氮氧化物污染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 | 蒋 莹 |
10:10-10:20 | | 休 息 | |
10:20-10:45 | *7 | 活性氮与大气氧化性互馈闭合分析——寿县和北京外场实验设计讨论 | 叶春翔 |
10:45-11:00 | 8 | 淮河流域农田HONO和NOx的地表交换通量测定 | 秦 敏 |
11:00-11:15 | 9 | 振幅调制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及其在NOx通量测量上的应用 | 周家成 |
11:15-11:30 | ◎10 | 基于三通道腔衰荡光谱系统同步测量环境PNs、ANs和NO2 | 林 川 |
11:30-11:45 | 11 | Quantifying the Nitrogen Sources and Secondary Formation of Ambient HONO with a Stable Isotopic Method | 宗 政 |
11:45-12:00 | 12 |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Aerosol Inorganic and Organic Nitrogen by Thermal Evolution and Chemiluminescent Detection | 余 欻 |
主持人:牟玉静 黄昕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55 | *13 | Conversion of nitrogen dioxide on dirty building windows aggravates the air quality in megacities | Sasho Gligorovski |
13:55-14:10 | 14 | 光促进城市降尘对NO2的非均相反应摄取和HONO生成 | 黄柳斌 |
14:10-14:25 | 15 | 典型沿海郊区大气颗粒中类腐殖质的来源解析与光学特性 | 闫才青 |
14:25-14:40 | 16 | 河北望都冬季气溶胶氮杂芳烃光吸收显著 | 李 凌 |
14:40-14:55 | ◎17 | 利用多功能气溶胶富集浓缩系统揭示上海城市大气中还原性有机氮化合物的分子特征、来源及形成机制 | 木尼拉 |
14:55-15:10 | ◎18 | 长三角西部地区SORPES站大气NH3的特征与来源 | 刘若心 |
第80专题 活性氮来源演化与环境效应 |
张贴报告 |
时间:10月21日 12:30-13:30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255 | 大气颗粒物中硝基芳烃及其典型源排放 | 王新明 |
256 | 典型城市大气颗粒物中有机含氮化合物生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 | 朱 明 |
257 | 青岛冬季雾水和颗粒物中含氮有机物的分子特征 | 孙 伟 |
258 | 残留层中二次气溶胶的快速形成及其对中国东部地区空气污染的影响 | 周雪钰 |
259 | 我国东部典型地区大气有机氮干湿沉降特征 | 王 琪 |
260 | 烟雾箱模拟α-蒎烯光反应中含氮有机化合物的生消特征 | 李心怡 |
261 | 典型下垫面大气氨通量观测 | 方 乐 |
262 | 典型下垫面大气活性氮通量观测 | 卢鸿丞 |
263 | 长江中游地区江汉-洞庭平原地表水-地下水中氮、磷耦合作用效应 | 胡美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