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89专题 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变化和风化剥蚀 |
(召集人:方小敏 孙继敏 金章东 徐 胜 杨守业 颜茂都 李高军) |
会议时间:10月19日 会议地点:第22会议室(会议中心五层503A) |
主持人:孙继敏 杨一博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5 | *1 | ~26Ma东昆仑断裂走滑运动及其意义 | 郑德文 |
08:55-09:10 | 2 |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Central Qilian Shan (Northwest China) Constrained by Fission-Track Ages of Detrital Grains from the Huangshui River | 林 旭 |
09:10-09:25 | ◎3 |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逐步生长:来自攀西构造带的构造和热年代学证据 | 张 已 |
09:25-09:40 | ◎4 | 芒康地区晚始新世后50°顺时针旋转的古地磁证据及其对青藏高原东南部构造演化的意义 | 徐万龙 |
09:40-09:55 | 5 | 晚始新-早渐新世青藏高原与东海陆架盆地首次连通的地球动力学研究 | 赵 谦 |
09:55-10:10 | 6 | 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效应—隆升-季风(风化剥蚀)-干旱(粉尘释放)-全球变化 | 方小敏 |
10:10-10:20 | | 休 息 | |
10:20-10:45 | *7 | 中亚造山带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构造复活与中国风成红粘土沉积的耦合关系 | 孙继敏 |
10:45-11:00 | ◎8 | 伊朗中部库姆弧后盆地13 Ma以来干旱化增强的证据 | 徐龙潇 |
11:00-11:15 | ◎9 | 柴达木盆地西部晚上新世以来湖相沉积物记录的干旱化过程 | 张振北 |
11:15-11:30 | 10 | 柴达木盆地现代空气孢粉的空间差异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初步研究 | 雷 艳 |
11:30-11:45 | ◎11 | 东昆仑玉珠峰冰川石英砂表面特征及意义 | 申茂华 |
11:45-12:00 | ◎12 | 苏北平原近两万年以来的植被与气候演化 | 王梓莎 |
主持人:杨守业 李高军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55 | *13 | 粉尘的风化度效应——冰期陆地碳汇增强的新机制 | 杨一博 |
13:55-14:10 | ◎14 | 青藏高原东北部典型冰川流域化学风化和碳循环过程及其全球性启示意义 | 曹 阳 |
14:10-14:25 | ◎15 | 碱(土)金属同位素示踪化学风化 | 苟龙飞 |
14:25-14:40 | ◎16 | 大陆风化恒温器的温度敏感性受控于地表风化活性 | 郭玉龙 |
14:40-14:55 | ◎17 | 铀系不平衡与宇宙成因核素联用评估青藏高原东南缘花岗岩风化壳演化:以腾冲剖面为例 | 贾国栋 |
14:55-15:10 | ◎18 | 三江源流域风化剥蚀和沉积物再循环过程:原位和大气宇宙成因核素证据 | 杨 业 |
15:10-15:20 | | 休 息 | |
15:20-15:45 | *19 | 藏南察隅河流域水化学和冈底斯花岗岩基化学风化 | 阮笑白 |
15:45-16:00 | ◎20 | 青藏高原岷江上游河水镁同位素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极端水文事件的响应 | 徐 阳 |
16:00-16:15 | ◎21 | 台湾大湖沉积物U同位素对兰阳溪8 ka以来流域侵蚀的响应 | 段知非 |
16:15-16:40 | 22 | 临夏盆地沉积-构造演化模型对环境演化的指示意义 | 张伟林 |
第89专题 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变化和风化剥蚀 |
张贴报告 |
时间:10月19日 17:00-18:00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83 | 云南白垩纪-新生代地层年代及其地质学意义 | 颜茂都 |
184 | 青藏高原东南缘剑川盆地始新世地层及多指标记录的41 Ma区域古环境转变 | 申苗苗 |
◎185 | 青藏高原东部类乌齐地区新生代环境磁学特征及气候演化 | 谭 昱 |
◎186 | Low-Temperature Thermochronology proves that the Qiangtang Plateau had expanded into the Basu region, SE Tibet, during the early Eocene | 朱训璋 |
187 | 青藏高原东北部构造调控的中新世晚期水文系统重组 | 张 涛 |
◎188 | 第四纪以来中东亚孢粉数据对孢粉古高度计的支撑 | 杨永恒 |
189 | 中亚粉尘与冰冻圈-太平洋生产力-全球变化的联系 | 昝金波 |
◎190 | 南海北部陆源碎屑冰期风化过程对季风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的动态响应 | 张 驰 |
◎191 | 青藏高原东南部23K、24K冰川冰碛物粒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 张延广 |
◎192 | 长江口及邻近海区的反风化作用与关键元素循环 | 武雪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