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前标"*"号的报告为特邀报告(口头报告),序号前标"◎"为学生报告
第91专题 青藏高原东缘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研究进展 |
(召集人:王绪本 李秋生 卢占武 金 胜 高 原 陈小斌 余 年) |
会议时间:10月21日 会议地点:第5会议室(会议中心四层401A) |
主持人:王绪本 高原 陈小斌 余年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08:30-08:55 | *1 | 青藏高原东缘全地壳尺度精细结构及大陆增生 | 郭晓玉 |
08:55-09:10 | 2 | 印度-亚洲斜碰撞触发的岩石圈局部拆沉和克拉通边缘活化 | 李秋生 |
09:10-09:25 | 3 | 青藏高原东南缘三维电性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 陈小斌 |
09:25-09:40 | 4 | 阿拉善地块南缘深部结构特征 | 东玉龙 |
09:40-09:55 | ◎5 | 结合多种数据构建川滇地区地壳完整应力场模型 | 苏培臻 |
09:55-10:10 | ◎6 | S波速度结构及b值分布揭示泸定Ms6.8 地震发震机制 | 花 茜 |
10:10-10:20 | | 休 息 | |
10:20-10:45 | *7 | Icequakes Dynamically Triggered in Urumqi Glacier No. 1 by the 2016 Mw5.9 Hutubi Earthquake | 储日升 |
10:45-11:00 | 8 | 羌塘盆地中部高山区重力低地质成因分析 | 杨战军 |
11:00-11:15 | 9 | 地壳低速区揭示的青藏高原演化机制 | 程世华 |
11:15-11:30 | 10 | 基于短周期密集台阵的频散曲线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以小江断裂北段为例 | 陈 司 |
11:30-11:45 | ◎11 | 川滇地区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研究 | 田建慧 |
11:45-12:00 | ◎12 | 重力数据三维反演揭示藏北岩石圈深部东西向非对称变形 | 梁生贤 |
主持人:李秋生 金胜 卢占武 余年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13:30-13:55 | *13 | 青藏高原物质北东向逃逸研究——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岩石圈三维电性结构证据 | 叶高峰 |
13:55-14:10 | 14 |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岩石圈电性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 梁宏达 |
14:10-14:25 | 15 | 川西理塘-巴塘断裂构造区三维地壳电性结构及构造变形研究 | 张 炯 |
14:25-14:40 | ◎16 | 云南红河断裂带及其邻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与地质意义研究 | 云 喆 |
14:40-14:55 | ◎17 |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岩石圈方位各向异性 | 夏新宇 |
14:55-15:10 | ◎18 | 基于廊带约束的三维大地电磁处理技术——以西藏某地热田为例 | 李远昊 |
15:10-15:20 | | 休 息 | |
15:20-15:45 | *19 | 青藏高原向东挤出与向北扩展的深部机制及其浅表差异隆升响应 | 叶 卓 |
15:45-16:00 | 20 | 祁连山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研究 | 裴发根 |
16:00-16:15 | 21 | 安宁河-则木河-大凉山构造区地震危险性分析 | 黄兴兴 |
16:15-16:30 | ◎22 | 红河断裂在南海的延伸方向--青藏高原碰撞挤出与南海的扩张演化的时空耦合关系 | 李茂茹 |
16:30-16:45 | ◎23 | 迭代加权最小二乘法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各向异性◎ | 吉 聪 |
16:45-17:00 | ◎24 | 基于密集台阵背景噪声成像方法研究川南泸县地震区浅层地壳精细速度结构 | 王晨光 |
第91专题 青藏高原东缘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研究进展 |
张贴报告 |
时间:10月21日 12:30-13:30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276 | 鲜水河断裂带地壳精细结构及变形机制研究 | 魏运浩 |
277 | 青藏高原东缘甘孜断裂带地壳电性结构与孕震构造 | 程远志 |
278 | 青藏高原东缘义顿岛弧带北段岩石圈电性结构特征 | 王 桥 |
279 | 川滇菱形地块北部茶扎-罗麦剖面深部电性结构探测 | 张赟昀 |
280 | 华南地块西缘南北向大地电磁测深长剖面深部电性结构 | 杨 振 |
281 | 二维初至波层析成像揭示的兰坪盆地—扬子西缘浅层地壳结构◎ | 王 冠 |
282 | 一维电导率模型揭示青藏高原东南缘富水的下地幔转换带和下地幔顶部◎ | 郭峻豪 |
◎283 | 安宁河断裂北中段区域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 马 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