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二号通知


(60)比较行星学
召集人:缪秉魁 邹永廖 魏 勇 肖 龙 刘建忠 秦礼萍
      地外天体(如月球和火星)的探测与研究是我国近年来正在开展的重要科学计划。我国的嫦娥5号预计2017年发射,将采集并返回月球样品,同时我国也已开始实施火星探测工程,预计2020年实现火星车和轨道器的联合探测。本专题主要讨论内容包括:① 地-月系统形成、月球演化历史等重大科学问题,交流返回月球样品分析的关键技术,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目标的实现做好准备;② 讨论火星岩浆演化、表生环境、以及大气电离层等多圈层的协同演化;③ 基于小行星陨石的分析,研讨太阳星云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地球等类地行星的初始物质组成和状态;讨论小行星探测相关的科学目标。

(61)分形理论在地学和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召集人:蔡建超 葛新民
      分形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创立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石油工程的许多领域,在表征多尺度不规则物体、现象和系统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本专题旨在讨论分形理论在地球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包括分形理论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石油工程等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①分形理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②分形在地质学中的应用;③分形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④分形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⑤分形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该专题也讨论分形理论的跨尺度、跨学科的综合应用与实践。

(62)非常规油气(致密油气)勘探与开发地球物理基础理论方法
召集人:高静怀 杨顶辉 陈小宏 王大兴 Qinghuo Liu
      非常规油气资源丰富,它是未来全球化石能源勘探开发的主战场。非常规油气包括页岩油气、致密砂岩油气、煤层气等。在我国未来发展中,致密油气是接替常规油气的现实资源。本专题讨论内容包括:多尺度、多结构、多物理场耦合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介质的数学描述和波的控制方程);适合于我国地质特点的致密油气勘探与开发所必备的地球物理正反演理论和方、信息表示与分析理论、储层的精细表征、甜点的识别、压裂过程设计与检测及压裂效果评价等法与技术。

(63)油气成藏机理
召集人:郝 芳 夏庆龙 邹才能 刘全有
      重点研讨我国主要前沿油气勘探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陆相页岩油、海相和陆相页岩气富集机理、控制因素和预测方法;深层-超深层储集条件、油气来源、富集条件和保存机理;复杂叠合盆地油气藏调整和改造机理等;海域油气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

(64)沉积物源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
召集人:胡修棉 杨守业 杨江海
      沉积物源分析是沉积岩石学、沉积学、沉积盆地分析、大地构造学等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近年来,随着对现代沉积体系的源-汇系统的研究不断深入,同时也由于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如碎屑单矿物地球化学、同位素组成和年代学技术)突破,沉积物源分析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沉积物源分析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本专题拟聚焦:①沉积物源分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②沉积物源分析的应用(如板块聚散历史重建、古地理演化恢复、沉积盆地性质判别、储层勘探与评价、高原隆升和剥蚀过程示踪、大江大河、沙漠、黄土等地貌起源和演化分析,以及地质考古、司法鉴定等)。

(65)矿物结构与矿物表面过程
召集人:何宏平 王汝成 廖立兵 鲁安怀 李胜荣
      作为地球的“细胞”,矿物记录了成岩成矿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的重要信息,是研究和认识成矿规律、岩石成因乃至地球形成和演化的最直接的窗口。同时,矿物的表-界面过程制约了元素的迁移-富集、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进而控制着地球系统的物质循环。现代分析技术使矿物学研究从宏观、介观尺度飞跃到了分子、原子水平,这也使得矿物的一些特殊结构与表-界面性质能够很好地被识别。这为揭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的微观机制、成矿过程与机
理,以及揭秘重大地质事件等提供了关键支撑。本专题聚焦矿物结构与表面,展示矿物晶体化学、矿物表-界面过程、成因矿物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促进相关领域专家的交流与合作。

(66)高压实验与计算地球科学
召集人:刘 曦 章军锋 代立东 杨晓志 倪怀玮 张宝华 李 元
      高压实验与计算地球科学在推动固体地球科学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专题将就高温高压下矿物与岩石的结构、相变、物性(热容、密度、弹性、声学、流变、电导率等)、矿物一熔体一流体相互作用(相平衡、部分熔融、元素分配和分异、成矿元素的迁移和富集)等科学问题展示最新实验与理论研究成果,深入讨论相关成果在固体地球科学方面的意义与应用,广泛探索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努力推进人类对地球深部物质组成、状态、运动和演化规律的认识。

(67)测试新技术及其地质应用
召集人:刘勇胜 袁洪林 韦刚健 屈文俊 黄 方 杨岳衡
      实验技术改进和分析方法创新是推动科学研究进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任何分析技术和方法创新都让人兴奋和激动。近年来,我国许多单位的实验室建设和先进仪器引进都进入全新的阶段,各种岩矿测定新技术和新方法、同位素定年方法、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分析、同位素分馏相关理论以及仪器零部件研制和地质应用等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也发现了很多新问题。对分析技术和方法研究中的进展和问题进行交流,可以促进我国岩矿测试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68)同位素热年代学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
召集人:陈 文 王 非 邱楠生 袁万明 沈传波
      同位素热年代学是一门集同位素年代学、构造地质学、岩石矿物学、计算机模拟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同位素年代学除为地质事件标定时间外,它所涉及的元素或同位素的扩散特性使其成为解析地质热历史、洞悉地壳深部动力学机制的定量手段。通过同位素热年代学分析,我们不但可以了解岩体或矿体形成时代、温度及深度,盆地埋藏的温度及深度,而且可以定量地解析其所经历的由深至浅的构造作用与历史,因而可以用来对研究对象开展时间、温度、空间位置变化等综合研究。同位素热年代学这些独特的特性,使其在造山带造山历史研究(包括早期造山过程和造山带后期隆升冷却-剥露历史研究),沉积盆地热演化历史研究,金属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和抬升揭顶过程研究等方面均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本专题拟在造山带热年代学、盆地热年代学、年轻地质体系年代学、成矿作用热年代学及同位素热年代学理论和技术进展等方面开展研讨交流,提升我国同位素热年代学的研究水平。

(69)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进展
召集人:黄 方 秦礼萍 陈玖斌 刘 耘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或金属稳定同位素体系是国际地球化学界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本专题主要讨论内容包括:① 金属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进展;② 金属稳定同位素分馏理论研究进展;③ 金属稳定同位素的应用,包括被应用到从低温到高温、从地球内部到地表、从生物到非生物、从天空到海洋、从古环境到现代环境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