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1专题地震大地测量学 | 
| (召集人:孙文科 许才军 申文斌 王琪 付广裕 周新 徐长仪 赵斌 许效华 罗海澎 汪秋昱) | 
| 会议时间:10月20日  会议地点:第29会议室(B区四层401A) | 
| 主持人:罗海澎 孟国杰(大地测量与俯冲带地震)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08:30-08:45 | *1 | 利用重力卫星观测的震后重力变化揭示苏门答腊俯冲带的流变结构? | 周 新 | 
| 08:45-09:00 | *2 | 环太平洋强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研究 | 付广裕 | 
| 09:00-09:15 | *3 | 201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Mw 9.0后近10年的海底基准点黏弹性变形 | 董 杰 | 
| 09:15-09:30 | ◎4 | 通过增强约束的GNSS-GRACE联合反演提升阿拉斯加冰川质量变化估算的空间分辨率 | 马小骏 | 
| 09:30-09:45 | ◎5 | 卫星重力检测2023年土耳其双震同震重力变化信号的可行性分析? | 赵 炽 | 
| 09:45-10:00 | ◎6 | 陆海大地测量数据揭示的俯冲带径向黏弹性结构? | 殷凌博 | 
| 10:00-10:10 |  | 休  息 |  | 
| 主持人:许效华 唐河(理论方法与应用)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0:10-10:25 | *7 | 非均匀介质中弹性与黏弹性地震变形的理论计算与应用实例 | 唐 河 | 
| 10:25-10:40 | *8 | 全球地震变形产生的地球扁率变化及与扁率相关的重力势能变化 | 徐长仪 | 
| 10:40-10:55 | *9 | 利用空间域叠积方法提高卫星重力检测同震变化信号的灵敏度 | 李 进 | 
| 10:55-11:10 | ◎10 | 一种频率视角下贝叶斯反演同震滑动分布的参数降维方法 ——以1973年M7.6炉霍地震为例? | 敬振远 | 
| 11:10-11:25 | ◎11 | 顾及形变不连续的优化ESISTEM-VCE方法获取同震三维形变场 | 程秋豪 | 
| 11:25-11:40 | ◎12 | 同震变形中的旋转 | 肖静艳 | 
| 11:40-12:00 | 13 | 关于负荷效应计算的几个问题 | 孙文科 | 
| 主持人:徐长仪 赵斌(大地测量与地震变形)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3:30-13:45 | *14 | 利用GNSS数据研究2022年泸定Mw 6.6地震的同震位移和滑动分布 | 孟国杰 | 
| 13:45-14:00 | *15 | 联合GNSS/InSAR观测研究2021年玛多地震震后形变机制? | 刘 泰 | 
| 14:00-14:15 | 16 | 地震周期观测约束的2025Mw7.1级定日地震区域的应力扰动? | 马张烽 | 
| 14:15-14:30 | 17 | 藏北高原上地幔流变横向差异性探究? | 陈云锅 | 
| 14:30-14:45 | ◎18 | 多源数据揭示的2022年门源Ms6.9地震的多断层破裂及应变分配 | 阮巧喆 | 
| 14:45-15:00 | ◎19 | 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导致的地表形变研究 | 张皓月 | 
| 15:00-15:15 | ◎20 | 2024–2025年Hyuga-nada双震的同震滑移与震后形变机制研究? | 刘亦青 | 
| 15:15-15:25 |  | 休  息 |  | 
| 主持人:付广裕 刘泰(大地测量技术与应用)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5:25-15:40 | *21 | 多源卫星观测揭示青藏高原地壳隆升现状? | 饶维龙 | 
| 15:40-15:55 | ◎22 | 全球多波束海山提取分析与形态参数研究 | 王长瑜 | 
| 15:55-16:10 | 23 | 实景三维模型处理技术在石油地震勘探航拍数据中的应用? | 张同忠 | 
| 16:10-16:25 | 24 | 月壳多尺度结构的重力信号正演计算? | 姜 衍 | 
| 16:25-16:40 | ◎25 | The discrepancies among locking depths estimated from Geodesy, Seismology, and Thermally-Constrained Rate-and-State Friction Simulation? | 赵昕宇 | 
| 16:40-16:55 | ◎26 | 利用重力与自转观测研究火星内部结构? | 万 妍 | 
| 主持人:周新 孙文科(张贴报告简介) | 
| 时间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6:55-16:58 | 27 | 计算一维径向分层球形地球的黏弹响应软件VETshear和VETload | 周 新 | 
| 16:58-17:01 | ◎28 | 2021年阿拉斯加Chignik Mw8.2地震震后形变及其揭示的区域流变结构? | 赵濬哲 | 
| 17:01-17:04 | ◎29 | 基于球形分层地球模型的膨胀源反演算法及其在长白山火山中的应用? | 王 颖 | 
| 17:04-17:07 | ◎30 | 地壳形变模型在洪水信号分离中的迁移优化:以海河“23.7”特大洪水地表响应为例? | 黄鹤智 | 
| 17:07-17:10 | ◎31 | 基于InSAR和GNSS约束的2025年Mw7.1定日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及同震库仑应力变化 | 张瀚文 | 
| 17:10-17:13 | ◎32 | 基于Sentinel-1和Sentinel-2的像素偏移跟踪技术在强震形变监测中的比较分析? | 王璐雯 | 
| 17:13-17:16 | ◎33 | 基于D-InSAR和像素追踪技术的西藏定日地震同震形变场反演? | 唐家铮 | 
| 17:16-17:19 | ◎34 | 孔隙弹性在同震和震后滑动中的作用:2024年Noto7.5级地震? | 赵亚博 | 
| 17:19-17:22 | ◎35 | 联合多测高卫星重建山岳冰川质量平衡? | 张华珂 | 
| 17:22-17:25 | ◎36 | 强融雪径流驱动的扎伊桑盆地湖泊水位极端上涨? | 薛 宇 | 
| 17:25-17:28 | ◎37 | 2025年定日地震滑动分布反演 | 胡宇鹏 | 
| 17:28-17:31 | ◎38 | 联合InSAR约束和余震精定位的发震构造研究—以2023年甘肃积石山Mw6.0地震为例 | 姚 远 | 
| 17:31-17:34 | ◎39 | 基于GRACE重力卫星数据研究日本东北大地震震后重力变化 | 牛莉琦 | 
| 17:34-17:37 | ◎40 | 2023年积石山Mw6.0地震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北部积石山下方的复杂断层结构? | 邱仁健 | 
| 第71专题地震大地测量学 | 
| 张贴报告 | 
			| 时间:10月20日 | 
			| 序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 *194 | 计算一维径向分层球形地球的黏弹响应软件VETshear和VETload | 周 新 | 
| ◎195 | 2021年阿拉斯加Chignik Mw8.2地震震后形变及其揭示的区域流变结构? | 赵濬哲 | 
| ◎196 | 基于球形分层地球模型的膨胀源反演算法及其在长白山火山中的应用? | 王 颖 | 
| ◎197 | 地壳形变模型在洪水信号分离中的迁移优化:以海河“23.7”特大洪水地表响应为例? | 黄鹤智 | 
| ◎198 | 基于InSAR和GNSS约束的2025年Mw7.1定日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及同震库仑应力变化 | 张瀚文 | 
| ◎199 | 基于Sentinel-1和Sentinel-2的像素偏移跟踪技术在强震形变监测中的比较分析? | 王璐雯 | 
| ◎200 | 基于D-InSAR和像素追踪技术的西藏定日地震同震形变场反演? | 唐家铮 | 
| ◎201 | 孔隙弹性在同震和震后滑动中的作用:2024年Noto7.5级地震? | 赵亚博 | 
| ◎202 | 联合多测高卫星重建山岳冰川质量平衡? | 张华珂 | 
| ◎203 | 强融雪径流驱动的扎伊桑盆地湖泊水位极端上涨? | 薛 宇 | 
| ◎204 | 2025年定日地震滑动分布反演 | 胡宇鹏 | 
| ◎205 | 联合InSAR约束和余震精定位的发震构造研究—以2023年甘肃积石山Mw6.0地震为例 | 姚 远 | 
| ◎206 | 基于GRACE重力卫星数据研究日本东北大地震震后重力变化 | 牛莉琦 | 
| ◎207 | 全球多波束海山提取分析与形态参数研究 | 王长瑜 |